【身边榜样】张羽:积极忘我,至心为人
张羽,教育经济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清华校友会教育研究院分会秘书长,从教7年。主要致力于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教育政策评价,侧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视角,近期尝试引入学习科学和神经科学探索教育机制。张羽先后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
2018年9月20日,在全场掌声中,在同学们“积极忘我,至心为人”的口号声中,张羽接过了“良师益友”奖杯,收获了对她从教7年付出的最高嘉奖。
“积极忘我,至心为人”,是张羽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张羽曾说,一个优秀的人,要有大格局和广阔的胸襟,心怀社会与国家;要认识到我们不仅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奋斗;要有担当——对自己的工作有担当,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胸怀宽广,心怀大众,我们的工作方有意义;积极忘我,至心为人,我们的理想方能实现。
在学术研究中,张羽亲身示范了何为着眼国家、心怀社会。她曾提到,进行教育评价的目标是改进调整,但有时候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却没有看到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却没有进步,这是学生、家长、老师和研究者都想知道的问题。面对这一对于国家和个人都至关重要的问题,要努力地思考探索。当传统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时,就要积极学习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技术,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用新的技术手段去探索课堂里真正发生的事情。
张羽乐于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积极与国内国外师生交流学习,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为同学们介绍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在张羽的影响下,同学们学会以开放的态度面对陌生的知识和技术,以坚定的信念克服研究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眼高手却不能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方法,张羽在课堂设计上别出心裁。为了提高“定量研究方法(高级)”课程的教学效果,她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小组在老师的单独指导下承担两次授课任务。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下,每位学生一个学期要与老师会面至少6次,每次至少2-3个小时,再加上正常教学、批改作业等环节,这些时间加起来远远高于一门普通课程的教学时间。
选过课的同学表示,张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让没有相关基础的同学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与排斥,对学习定量研究方法充满了信心。在本科生辅修课中,面对在教育领域尚且懵懂的学生,张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丰富的课堂任务,包括画概念图、参与课堂设计等。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教育测量领域的基本概念,张羽安排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命题并测试题目的信度和效度。对于同学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张羽总是仔细听取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又将漫无边际的疑问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张羽与学生们
要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除了高远的志向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积极忘我,至心为人”的精神。张羽在治学之外,对自身品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完成博士论文数据采集工作过程中,张羽每天接送几位研究助手往返学校,即使自己已经疲惫至极也要将他们安全送回学校。经过一番努力,不仅数据采集工作进行顺利,博士论文也获得了优秀论文的荣誉。“这种‘至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每一件工作中培养起来的,直到成为一种受益终身的处事习惯。”张羽说。
张羽指导男篮队员
在工作学习之余,张羽还格外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经常嘱咐同学们要早睡早起,勤加锻炼。在清华读书期间,张羽曾担任经管学院女篮队长,带领球队拿下了马约翰杯篮球赛的甲组冠军。参加工作后,张羽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在本届马约翰杯的篮球赛中,张羽更是亲自对学院篮球队进行指导。
良师一言,犹书万卷,益友一世,胜朋三千。张羽用悉心的讲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用犀利的洞见启发了学生的思想,用积极的态度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身体力行地示范着什么是大格局、大心胸和大责任。积极忘我,至心为人,方能成就理想。
良师良言
“人不是因为身份地位而高贵,而是心灵而高贵;真正的精英,要用实际行动承载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人的奋斗是永不停息的,不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当你开始只想休息和享受了,人生的境界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教育是一个交叉领域,应当拥抱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面对不熟悉的方法不应该排斥,而是积极去学习和使用。技术的进步是不停止的,做研究同样应该关注相关技术手段的更新,积极地和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交流才能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做出更加有意义的研究。”
“做人不能有分别计较之心和轻慢心。不要只想着做重要的事,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再伟大的事业也是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对人也要有平等心,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和感恩周围的人。用心对人,对事,是至诚心的体现,也才能把事情做好。”
(清华新闻网1月8日电)
供稿:教育研究院 编辑:曲田 张睿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身边榜样】张羽:积极忘我,至心为人
相关推荐
- 2019年度“求是奖”在清华揭晓 杨振宁被授予“求是终身成就奖”
- 清华大学举行2019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 “清华校友—张慕葏潘敏贞励学基金”设立
-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上一堂党课”第三场在线开讲
- 2019“清华—《科学》新蛋白质与结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召开
- 【微观清华】国庆倒计时15天|连长出来的荧光菌都是爱你的模样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务长麦克·卡尔福特教授一行访问清华
- 习近平考察调研清华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 清华大学电机系与中国移动设计院联合发布5G数字能源产品
- 【与你相逢的24小时】梁承宪 林又树:水木清华,一生有你
- 薛其坤会见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
- 【身边榜样】李小梅:为拯救心律失常患儿竭尽全力
- 杨永恒教授做客“荷声讲坛”主讲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
- 【主题教育】研究生院第一、二党支部与研工部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学活动
- 走向海外,浸润多元文化,提升全球胜任力——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海外社会实践纪实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清华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师生热烈反响
- 第三届京津冀健康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暨清华校友三创对接会举办
- 清华大学研究生赴江苏常州开展就业实践活动
- 首届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在清华举行
- 清华大学“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2018年工作会议召开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