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清华精神 勇担时代大任 陈旭为2019级研究生新生作成才报告
清华新闻网8月23日电(记者 李晨晖 摄影 石加东)8月22日晚,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以“继承清华精神,勇担时代大任”为题给2019级全体研究生新生作成才报告。
陈旭为研究生新生作成才报告
陈旭首先以“什么是清华人”引出了对清华精神与文化的阐释。从清华建校讲起,将一幅饱含清华百年精神文化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开。陈旭从清华的建立、派遣第一批直接留美生的历史讲起,强调“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是清华精神的首要体现。“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时清华学子英勇站在救国存亡的前列,至此一代代清华人接续奋斗,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是蒋南翔同志教育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陈旭介绍了该精神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集体建设等具体表现。陈旭鼓励同学们加入到“又红又专”的辅导员队伍中,积极参与研究生集体建设,成长为专业技术精湛、思想政治坚定的人才。
清华人素来崇尚“实干”,“科学求真、严谨务实”是清华精神的突出特点。陈旭表示,今年是清华大学的“学风建设年”,并引用刘仙洲、章名涛、高景德等清华人严谨治学的故事,勉励同学们要真刀真枪、勇于践行;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实;要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坚持自主创新,永攀科技高峰。
陈旭还介绍了清华始终坚持的办学风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体现了清华视野宽阔、襟怀博大的兼容会通精神。清华的读书文化、体育文化和校友文化等都是对“包容会通、人文日新”这一精神的最好阐释。
同学们对陈旭的报告报以掌声
报告中,陈旭围绕“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清华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发展历程,从清华党组织的成立发展到清华英烈的光荣事迹,从参与设计国徽、英雄纪念碑等到投身国家“两弹一星”事业,从工农兵大学生的科技强国梦想到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清华人始终信念如炬,以身许国,自愿投身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重要行业的主力军,“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清华人追随真理、科学实干,在为祖国培养人才和攻克科研难关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陈旭以郑哲敏、汪家鼎、刘永坦等人的科研故事展开,讲述了清华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陈旭表示,清华学子读书不忘爱国,汶川灾后重建、无偿献血、北京奥运会筹备及奥运赛场拼搏等重要时刻都活跃着清华人的身影。平时的研究生支教团、学生海内外社会实践等,也将“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清华精神传承发扬。
最后,陈旭从政治追求、学术追求、职业追求和人生追求四方面向研究生新生提出希望与期待。陈旭强调,选择了清华,意味着选择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选择了对知识和未知的探索;选择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承诺;选择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希望大家牢记清华精神和清华人的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谆谆嘱托,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同学们认真聆听报告
聆听报告后,同学们收获颇丰。“我对清华的精神文化内涵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作为新时代的清华人,我们要敢于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秉持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自主创新,永攀科技高峰。” 化学系直博生王泽禹说。
新闻学院硕士生林微表示:“在陈旭老师的报告中,我被一位又一位可亲可敬的清华人所打动。清华给了我们一个大舞台,也给予了我们良好的成长发展机会,我要珍惜现在和未来,深刻体会和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义,做一名优秀的清华人。”
成才报告是研究生入学教育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旨在帮助研究生新生更好地了解清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科研环境,在新的起点上迈好第一步。
编辑:李晨晖 吕婷
审核:赵姝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继承清华精神 勇担时代大任 陈旭为2019级研究生新生作成才报告
相关推荐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务长麦克·卡尔福特教授一行访问清华
- 陈旭调研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清华茶寿,游子回家!——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纪实
- 【在线教学进行时】新闻学院清新课堂在线教学顺畅开启
- 清华大学官方快手号正式上线
- 云智慧捐赠清华大学暨软件学院智能运维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举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
- 2019清华大学国际暑期学校“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开幕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成立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会见学术顾问委员会外方代表
-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调研清华大学
- 回归20年 | 王志石:献身澳门环保事业的清华人
- 清华举行机关到院系挂职干部交流会
- 第五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 2019年第十二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举行
- 公管学院朱俊明、薛澜合作发文揭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创新的影响
- 可持续住区学术研讨会在清华举行
- 清华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成立慧凝工作室 助力学生提升沟通表达能力
- 微纳电子系王晓红课题组发文提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电源管理方法
-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成立大会举行
- 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弥胜利、孙伟课题组在角膜基质诱导再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