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20周年】马雄峰:最严格的导师 最亲密的战友
马雄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他于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本科毕业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加拿大量子计算中心、英国利兹大学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2012年回国进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工作,目前任职为副教授。他主要从事量子密码学与量子通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被列为2013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11项重大进展之一。
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提起马雄峰,大家眼前无不浮现出那温暖如春风拂面的笑容。马雄峰祖籍为浙江东阳,来自江南水乡的他,待人友善,温和如谦谦君子;然而,作为他的学生,却时时能感受到他的“执着”与严厉。短短几年相处时间,他既是学生最严格的导师,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战友,带领学生不断攀登量子信息领域的高峰。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马雄峰始终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马雄峰更希望学生能真正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清晰的分析思路。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研究上学有所成”。
马雄峰与他的学生们
对本科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有很多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因此,刚开始时,马雄峰会先找一些相对比较简单,或者对背景知识要求少的问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马雄峰往往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安排的课题之外,发现新的有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马雄峰很好地平衡了课题本身的难度和新鲜感。
量子信息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交叉学科,学生往往也面临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在马雄峰眼中,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爱是最大的责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创造性灵感,也才能有努力为之拼搏的激情。因此,在学术生涯方向的选择上,马雄峰对学生一向秉承“因材施教”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研究兴趣与意愿,并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与专业特长,对学生的学术道路规划给予了合理的引导与建议。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仅有自由是不够的,没有合理的约束往往就会松懈懒散,真正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马雄峰眼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是基本,但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努力更为重要,马雄峰为学生创造了严格而自由的科研氛围,学生在量子信息的浪潮中不断砥砺前行。
保持诚信和正直,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这不仅体现在科研中,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研究过程中,马雄峰一直和学生们强调诚信和客观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以严肃谨慎的态度来论证分析相关课题和问题,对待不同的学术意见和争论,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能有主观偏见,同时,要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学习和吸收他人的思想。
为运动健儿加油
马雄峰以身作则,使学生端正了科研的工作态度,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了对科研工作意义和取向的准确判断,并明确了学术价值观念。在与马雄峰相处的过程中,学生受益匪浅。
除了学术上的严谨与洞察力之外,马雄峰的刻苦努力也令学生钦佩。他每天工作13小时左右,每周至少工作六天。马雄峰在工作中的刻苦与勤勉十分值得学生学习,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一直是学生前行的标杆和榜样。
除此以外,马雄峰强大的自律意识更加令学生敬佩。他在工作之余坚持锻炼,举哑铃、做俯卧撑、慢跑和游泳。马雄峰在饮食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为了追求口味而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几十年如一日。这种强大的自律让人佩服,也提醒学生,只有保持优良的身体素质,方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尽可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良师良言】
“做科研不能以发文章为目的。学生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上或者理论上有意义,能够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做一些推动。要做有影响力的研究。”
“做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红线在什么地方。做事情要远离红线,遵守科研道德和规范。”
“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学术人格。”
【良师故事】
在我博士生涯中,马雄峰在专业知识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指导,同时也培养了我学术诚信、认真负责的科学素养。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学生还收获了可以相伴一生的师生情谊。在生活中,他和学生的相处方式比较随和,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能够处于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在就业选择方面,马雄峰也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建议。工作之后,马雄峰会经常询问我的工作状态,并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分享给我。
——马家骏
科研是一条十分辛苦的道路。马雄峰在其中给学生充当了非常好的引路人的角色。马雄峰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学术人格,当我在科研上遇到困难时,马雄峰通常不会给予我非常直接的帮助,而是会引导我独立思考,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克服障碍,他在这方面的培养将使我终身受益。除此以外,马雄峰还十分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多元化发展。在我博士期间,他给我引荐了很多国际领域上知名的课题组,让我和他们进行学术交流,这些合作的积累对于我整个科研生涯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袁骁
(清华新闻网12月26日电)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宋亮 宁宁 审核:襄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良师益友20周年】马雄峰:最严格的导师 最亲密的战友
相关推荐
- 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首场宣讲会在清华举行
- 电子系举办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返京40周年纪念活动
- 校领导王希勤、吉俊民、过勇一行调研学生公寓工作
- 2019年何梁何利奖揭晓 3位清华教师5位清华校友获奖
- 清华大学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在线教学进行时】自动化系第一周线上课程如约而至
- 清华大学召开2018年校务委员会会议
- 清华大学启动北京市“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 【向祖国告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
- 【在线教学深度启示】教书育人是学校不可放弃的职责 疫情“大考”下的清华答案
- 【在线教学进行时】云端开课 | 清华老师的那些暖心金句
- 清华大学召开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国家高端智库2020年工作会议
- 第五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 清华航院张一慧课题组合作在三维微结构及器件快速组装与重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世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举行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副校长鲁思访问清华
- 【在线教育风采】覃川:“让历史告诉未来”
- 【微观清华】迎接新中国的曙光——1949年前后的清华大学
- 李学勤出土文献研究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 清华大学“等级制学业评价体系”培训工作会召开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