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logy刊发我校海洋学院钟广法和中科院深海所彭晓彤合作研究论文,并配发专门评述文章
近日,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第49卷第5期刊发了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钟广法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的合作研究论文“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litter in submarine canyons—The role of gravity flows”。该论文揭示了利用载人深潜技术研究南海西北部一条海底峡谷内底栖塑料垃圾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提出了超临界浊流地貌控制底栖塑料垃圾搬运和沉积的新观点。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图1中(A-B)多波束地形图,示塑料垃圾堆在冲坑1(A)和冲坑2(B)中的分布。(C-M)典型塑料垃圾堆的深潜照片:(C)冲坑1垃圾堆20,bg为位于该垃圾堆下游翼的一大袋垃圾;(D)C中垃圾堆特写,显示大袋垃圾上游呈叠瓦状分布的片状塑料垃圾;(E-F)冲坑1中塑料与角砾的混合堆积,解释为碎屑流沉积;(G-H)最大垃圾堆(冲坑2垃圾堆17)中段特写,黄色圈出部分为高达5-6米高的树形大垃圾集合体;(I-L)2019年和2020年潜次拍摄到的同一垃圾堆(冲坑2垃圾堆15)的形状和垃圾组份的变化;bo为4-5米高的大漂砾,垃圾堆位于该漂砾上游侧;(K)冲坑2垃圾堆37,位于地形突起(to)上游侧;(L-M)冲坑2最大垃圾堆17下游段。白色箭头代表推测的流体流动方向。垃圾堆位置见图1A-B。(Zhong G,Peng X.Geology,2021.)
同期Geology期刊“研究热点(Research Focus)”栏目专门为这篇论文配发了评论文章“Anthropogenic pollution in deep-marine sedimentary systems—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lastic problem”。该文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Ian A. Kane和美国深时研究所Andrea Fildani两位资深科学家共同撰写。Kane和Fildani在评论中,对钟广法和彭晓彤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它表明深海峡谷中底栖塑料垃圾的分布与谷地地貌密切相关,通过垃圾的空间分布可以反推控制垃圾搬运与沉积的深海流体动力学过程。钟广法和彭晓彤的研究还表明,即使在离海岸线150公里之遥的海底峡谷,也会接收大量的塑料垃圾,这些垃圾被输送到海底峡谷后开始了它们的未知之旅,并最终可能扩散到海洋的最深处。Kane和Fildani进一步认为,地球科学研究对于了解塑料垃圾的分布规律、设法减缓人类垃圾污染至关重要;地球科学家在理解塑料垃圾和其他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长期宿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调查垃圾污染现状、评估人类减缓垃圾污染行为的效果、预测海底塑料垃圾的未来演变、保护海洋免受人类垃圾的进一步污染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相关人士表示,正如Kane和Fildani所指出的那样,垃圾污染虽然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学问题,但全球范围内垃圾污染的减控努力离不开地球科学家的参与与独到的见解。(钟广法)
论文链接: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49/5/581/594238/Transport-and-accumulation-of-plastic-litter-in
相关评论文章链接: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49/5/607/595936/Anthropogenic-pollution-in-deep-marine-sedimentar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Geology刊发我校海洋学院钟广法和中科院深海所彭晓彤合作研究论文,并配发专门评述文章
相关推荐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赴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调研,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来函感谢同济大学为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作出的突出贡献
- 为了“水绕陂田竹绕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用规划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纪实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毛志勇/孙方霖团队合作开发治疗肝细胞癌的新型联合疗法,成果发表于PNAS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进入第三天,徐建平、吴广明、雷星晖、陈义汉四位校领导作专题报告
- “中国道路”第三课开讲,副校长童小华讲述“面向深空的中国航天与探月之路”
- 新生院济美学堂携手专业学院推出六大专场讲座,讲述“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同济力量”
- 生态环境部来函感谢同济大学对水专项实施管理的大力支持,肯定徐祖信院士、戴晓虎教授的工作表现
- 由同济大学姚武教授担任负责人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建筑垃圾智能精细分选与升级利用技术”项目启动
- 立德树人的青年教师、勇于担当的青年学子、勇敢逆行的白衣战士……15位优秀青年被授予“2020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
- 大洋行者“雪龙2”号,抗疫一样不松劲 ——连线我校附属东方医院随船医生郝俊杰
-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袁亚湘院士访问同济并开展学术交流
- 同济大学智能环境团队联合中集集团(扬州基地)等共同设计建造的“中集花园”展区精彩亮相花博会
-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3名教师出征我国第36次南极科考
- 同济大学技术与未来研究院揭牌成立
- 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同济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 交通运输部来信感谢同济教师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的贡献
- 普陀区领导一行来校座谈
- “贾平凹、陈思和、孙周兴谈文学”讲座在校举行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