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牵头的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
3月25日,由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参与承担,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会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举行。会上,由潘云鹤、孙优贤、刘玠、吴曼青、樊邦奎、陆军、吴志强、徐轶、曾志刚、孙健10位院士及知名专家共同组成的该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王晔,市财政局教科文处、上海投资咨询公司、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等校领导出席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主持启动会。
裘文进在致辞中表示,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形成了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共同推进的实施方案。三所高校瞄准人工智能科学前沿,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充分发挥各自基础优势和自身特长,相信通过这一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上海将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才队伍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王晔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技术,启动实施这一重大专项,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国家战略、提升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策源的又一具体举措。希望进一步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并加快推进成果应用示范。
裘文进和王晔共同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专家咨询委员会将跟踪了解专项执行情况,对专项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和战略咨询。
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是大国竞争的战略科技,是我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为更好服务上海打造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研究的世界高地,同济大学牵头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联合一批兄弟高校力量,发挥合力,力争取得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济大学将以最大的热诚,举全校之力与专项共建单位一起做好专项的组织、管理和推进工作,推动上海在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研究、高端人才汇聚、产业技术发展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金力在致辞中表示,复旦大学将举全校之力,为重大专项保驾护航,支持科学家勇闯科学无人区,努力实现我国新一代“强人工智能”的颠覆超越,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创中心。
毛军发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将在市发改委和科委的领导下,整合全校优势力量,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兄弟高校齐心协力联合攻关,稳步推进专项实施,为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陈杰汇报了重大专项总体安排与实施方案的进展情况,并介绍了专项管理要求。重大专项由同济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参与,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单位共同协作承担,紧紧围绕自主智能无人系统这一重大需求,聚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跨媒体机器智能、人机物融合智能与群体智能等研究,建设人工智能研究开源开放与共享生态研究平台,开发人工智能研究支撑工具与系统,建设面向无人机、智能制造、智能医院等场景的应用示范。
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副主任孙优贤院士及与会的咨询委员会专家分别听取了重大专项任务一至任务四的实施方案,并对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是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动力,是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为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重大专项定位准确,内容先进,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研究目标明确。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同济大学、共建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以及合作单位在相关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完成该专项提供了重要条件与保障。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是研究人工智能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最佳切入点与重要抓手,已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科技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其前沿突破将带来各个领域的颠覆性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大力推进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迫切需求。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两年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的领导下,在各单位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以紧密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宗旨,基础研究、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已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平台和学科建设、重大科学设施建设等方面获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积极致力于为无人系统国际学术发展和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发挥作用。现已有一批优秀人才加盟科学中心,在九大研究方向上均形成了院士领衔、优秀中青年骨干加入的研究团队;与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联合发布了多项人工智能重大研究成果;在全国率先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并打造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项博士生班;科学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人工智能上海方案,自2020年起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发展新动能,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新内涵。
(文/黄艾娇 图/江平 视频/武毅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牵头的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启动
相关推荐
-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② | “在这里定位人生”——走近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刘春团队
- 【上观新闻】赏樱花、做青团,上海这所大学开通直播“云游校园”
- 【七分之一】战“疫”时刻
- 【光明日报】写一首歌送战友 附属上海四院医务人员创作歌曲《盼你早日回家》
- 同济大学共青团工作总结会举行,表彰一批获奖单位和个人
- 同济大学助力世界第一埋深大峡谷公路隧道智慧建造
- 美国顶尖科学家牵手同济,十余年合作研究结硕果——记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讲座教授Pol D. Spanos
- “我的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践成果展”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幕
- 同济大学第十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基层选举工作启动
- 谆谆教诲 永志不忘——深切怀念袁隆平院士
- 学校召开老领导迎新座谈会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2020年度)⑤ | 王亚宜团队:在污水里建了一支 “起义部队”去净水
- 同济大学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启用,师生日接种量达5000余人次
- 同济大学“中国精神”大讲堂第二讲“井冈山精神”在嘉定校区开讲
- 同济大学党委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 “三全育人”进行时|数学科学学院:同济高数一“线”牵
- “中国道路”第四课开讲,副校长黄翔峰讲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记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贝斯科斯(Dimitri E. Beskos)
- 张扬会课题组在碳酸二甲酯参与的串联甲基化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 学校召开秋季学期开学干部大会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