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第12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举行,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
11月27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第12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举行,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会议并致辞。我校原校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吴启迪,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授郭重庆,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我校原常务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周箴,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刘信义,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总裁Clas NEUMANN,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基础设施集团配电设备与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沈学军,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谢伟,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陈晓东等国际咨询委员出席会议。法国政府驻华特别代表、法国前总理Jean-Pierre RAFFARIN,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美国柏森商学院资深副教务长Amir REZ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商学院院长Fiona DEVINE等国际咨询委员通过线上参会。
方守恩感谢各位委员对同济大学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的指导和支持。他表示,当前国家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将在保持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持续推动教学和科研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会上,虞丽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陈晓东、孙健成为新任国际咨询委员。方守恩为到会的新聘任委员颁发委员证书。
孙健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杰出校友代表为此次国际咨询会议提供了大力支持。他表示,很荣幸能够成为新任委员,非常感谢学院的信任,今后将认真履职,积极支持学院未来发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垣向国际咨询委员汇报了学院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他表示,在充分采纳各位国际咨询委员上一年建议的基础上,今年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十三五”期间,学院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各方面发展再上新台阶。未来“十四五”期间,学院将聚焦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将在学科建设、学院声誉、国际协同等方面布局,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在主题讨论环节,委员们围绕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国际化发展新思路,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Jean-Pierre RAFFARIN认为当下,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同时,高校之间应借助数字科技或更多创新手段来加强高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适合学生长期留学并获取知识的项目。
郭重庆指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要有超前思维,需面向未来数据、算力和算法时代的挑战,提前布局学科的转型升级,并在“十四五”期间重视加强跨学科、跨产业、跨国家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虞丽娟认为,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将为人类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应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思考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紧扣国家和上海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和方向,围绕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治理,重视大数据支撑,发挥智库作用,加强产教融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中实现学院声誉的深度认可。
周箴对学院取得的发展成就予以肯定。他赞同应通过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建设高水平应用学科,以解决企业管理、社会治理、国家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
刘信义表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需放在国际的格局当中考虑,既要与国际发展同步,还要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甚至从中创造属于中国的优势。
Clas NEUMANN从跨国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提出,中国学生应在语言沟通、分析性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领导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并建议借鉴德国工业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硕博人才。
沈学军表示,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重新定义了人才培养的标准,未来具备结构化思维、数字化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所需,希望学院能够加快构建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
谢伟认为,在目前国家大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学院在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同时,应立足上海、深入长三角、辐射全国,在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方面着力,实现深度发展。
陈晓东认为,管理人才的培养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等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同济学子适应性强、可塑性强的特点。
未能现场参会的国际咨询委员纷纷通过网络在线表达了建议。Amir REZA提出,人才的高质量就业是检验商学院的重要标准。围绕如何构建未来国际教育生态,他从行政人员配置、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Fiona DEVINE强调,师资始终是商学院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关键因素,商学院可通过全球范围招募高质量学者,来实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可通过设立基金、学术访问、学术交流等方式,形成科研人才的集聚效应。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是学院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内外具备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组成,至今已召开12次会议。咨询委员会就学院的战略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学院提供咨询意见与指导,并通过自身专长与资源的分享,推动学院与国内外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和顶尖商学院的交流合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经济与管理学院第12届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举行,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
相关推荐
- 设计创意学院与解放日报社“上观文创”签署合作意向书,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 我校召开本科招生工作2020年总结会暨2021年部署会
-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来函感谢我校对中国与北德地区高校合作研讨会的大力支持
- 近20位院士建言!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专家咨询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
- 我校本科生参加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获机器人应用大赛AI探索赛项(高校组)多个奖项
- 全国大学生校园迷你马拉松冠军赛于同济大学开跑
- 同济大学入选交通运输新型智库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
- 【青春上海】战疫日记|看着窗外明朗的天气,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 近500家用人单位入驻,万余个岗位虚位以待,同济大学2022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举行
- “六校携手心连心,乡村振兴共奋进”在沪直属高校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联展举行
- 建言献策谋发展,履职尽责显担当,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 同济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 同济大学迎来毕业班首批返校学子,“硬核”科技为复学保驾护航
- 【解放日报】任声策:以“源”促“策”,全面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 “艺术、时尚及算法设计”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⑤∣广拓深耕结硕果——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建设掠影
- 学校召开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15名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获表彰
- 中美科学家共话“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治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 “中国道路”第三课开讲,副校长童小华讲述“面向深空的中国航天与探月之路”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