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⑦|为居民饮用水把好安全关
从不久前举行的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我校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斌教授领衔的“大型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消毒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内23个水厂,服务人口约4500万,研发的装备已经输出到‘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多个水厂,用户反响不错。”徐斌教授告诉记者。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消毒方式是在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后的水源水中加氯,从而灭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那么,消毒是不是有氯万事足、一劳永逸呢?
事实上,水处理消毒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徐斌介绍,消毒存在生物与化学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致病微生物灭活难,消毒效果难维持;另一方面,消毒剂在灭活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强“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对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协调控制这两方面风险,是难点,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徐斌说,消毒效果保证与消毒副产物控制在上海尤为重要。“一方面,上海的水源水跟国外比,有机物浓度更高,水质风险因素更多;另一方面,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供水系统复杂、规模大、管网流程长、社会影响大。”
“饮用水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们责无旁贷。”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徐斌带领团队围绕饮用水消毒工艺高效运行与水质风险削减等关键难题,历经十余年的持续研发,在水质风险识别与检测、饮用水安全消毒集成关键技术、大型管网消毒维持与末端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有效保障了居民饮水健康。
识别与检测水质风险是消毒的前提,但如何快速识别与定量供水系统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如何有效识别DBPs?如何进行分析检测?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城市自来水厂消毒技术水平的提升。经过科研攻关,徐斌团队攻克了饮用水中多类型致病微生物及DBPs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对于致病微生物,传统的识别与检测,大概1—2周,我们的技术是3小时以内。”
DBPs的识别与检测表现也不俗。徐斌介绍说,应用该技术,团队新发掘识别出3类16种新型DBPs,实现了饮用水中50余种高毒性DBPs准确定量分析,较传统方法精度提升15%-35%。
风险识别出来了,如何真正实现自来水厂生物与化学风险高效协同控制?徐斌团队的解决方案是:深度处理工艺强化+新型工艺替代。团队开发了游离氯转一氯胺消毒成套技术;创新实施了多级屏障前体物高效削减深度处理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解制次氯酸钠技术,实现产品装备化。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自来水厂实现致病微生物与DBPs协同控制,致病微生物灭活彻底,出厂水DBPs生成潜能较常规工艺降低50%以上,出厂水总余氯中一氯胺占比90%以上,水厂消毒剂节支15%-20%。
消毒剂次氯酸钠发生装置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开发的水质风险识别方法、自来水厂消毒技术方法、清水池系统化设计方法还有效支撑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的出台和国家最新《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的修订。徐斌告诉记者,作为我国第一部饮用水地方标准,上海标准的消毒相关指标优于现行国标水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质标准全面接轨。“与国际相比,上海的消毒检测指标增加5项,提标40项。希望能给全国城市自来水可直饮目标实现提供一个参考。”
技术应用示范——上海临江水厂
技术应用示范——上海南市水厂
随后,徐斌团队又把目光瞄准了城市管网和用户末端风险控制。“要保证让大众喝到的是安全水、放心水,源头、管网、末端,缺一不可。”
大型城市管网输水距离远、余氯衰减快、生物稳定性差,用户龙头水微生物与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如何维持管网系统的消毒效果?如何有效保障末端用户的水质安全?徐斌团队研发了管网低剂量余氯维持与生物膜硝化控制技术,在保证供水系统生物安全性同时,嗅味氯味明显改善,管网嗅味合格率逐年提升,居民异味投诉减少60%以上。
针对末端微生物和DBPs,团队发明了压力CO2 消毒、UV/氯联合、纳米铁/零价铁还原等多种新型消毒方法与DBPs控制技术,为分散式终端控制致病微生物和DBPs提供了系列技术方案。
据悉,项目获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ESI论文76篇;主编上海市地方标准1部,参编国家标准1部、地方标准1部,编制地方技术导则(指南)5项。成果应用近三年新增产值30.25亿元,节约消毒剂1.65万吨,装备销售额近三年新增7212万元,创收外汇214万美元,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魏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⑦|为居民饮用水把好安全关
相关推荐
- 【文汇报】你们守护千万家庭,我们守护你们的家人!同济青年志愿者线上辅导战“疫”医护子女
-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同济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 同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 一批对德合作新平台接连宣告成立,同济大学开创对德合作交流新局面
-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巡视员杨伟人来我校调研指导涉外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 为师生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实屏障——同济大学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 同济大学迎来近8000名研究生新学子报到入学
- 黄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桥主线通车,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该越江工程制定项目总体方案
- 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举行,《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合作共建备忘录》签署
- 我校留学生原创短视频获“我眼中的中国”——首届在华留学生短视频大赛唯一特等奖
- 校领导赴杭州慰问正在进行工程地质实习和测量实习的师生
- 国际足球学院与上海市足球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彭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 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主教练李铁走进《足球文化赏析与裁判法》云课堂,为同济学子上“足球思政课”
- 我校师生作品“灿-VOLCANO”参展2018“卢卡双年展”
- 【澎湃新闻】抗疫日记丨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最后一道防线,致敬不惧凶险舍身向前的勇士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⑤|为水环境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 陈鸿课题组在拓扑光子学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同济英烈》(第二版)和《同济人》庆祝建党百年特刊首发
- 2018浦江创新论坛举行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