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平凡砺初心 ——记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服务奖”获得者杨正宏教授
“勤恳务实,他是扎根基层的螺丝钉;坚韧低调,他是校园安全的守护者;俯首耕耘,他是新时代的孺子牛。他,是保卫部部长、武装部部长杨正宏教授……”5月20日,在学校113周年校庆晚会上,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揭晓,杨正宏荣获“追求卓越服务奖”。
眼里有活,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服务教学
在同济求学8年、工作28年,杨正宏笑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同济人”。28年里,他先后任职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产处、后勤集团、保卫部、武装部等多个管理岗位主要负责人,始终以服务育人的使命担当和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钻一行,勤勤恳恳耕耘在同济家园。“同济培养了我,我希望能为学校教学、科研、育人尽一份力。”
2003年,他一手筹建了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之前大家对实验教学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当时压力还是挺大的。”他带着设备处全员满校园找落实的场地、逐一走访动员各个学院……在他的推动下,各类实验室陆续建了起来,学校实验教学短板得以补齐并不断蓬勃发展。
实验室建起来了,如何才能让大家真正重视实验教学呢?杨正宏带着设备处上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实验教学要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杨正宏告诉记者,当时实验教学在高校普遍不受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定位和待遇很是尴尬。大家分头调研、协调、沟通,最终,争取到了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桶金”,设立了实验教学改革专项基金。“学校很支持,第一年试水,实验教学人员积极性很高。”
“以项目促建设,很多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人员的想法得以变成现实,同时,老师们的科研成果也能成为实验项目,有机会展示给学生。实验教学改革,最终惠及的是广大学生。”工科出身的杨正宏很欣慰。
设备处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与之相关的各项改革就水到渠成了:实验教学改革专项基金投入越来越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被纳入学校职称评定条件,学校为实验教学人员设立了完整的专业技术职称序列……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立实验教学改革基金,鼓励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实验室一线,梳理、建设和规范系列规章制度,力求让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科研设备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围绕实践育人,杨正宏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同济很快成为教育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华东片区的牵头学校。
于平凡而基础的工作中为何总能有开拓创新之举?杨正宏说,“要服务好师生,眼里必须要有活,有意义的事,就值得去做去推。”
心中有爱,要让师生吃得开心、住得舒心
2016年4月,同济推出了全国首家高校夜市大排档。冷菜、四川卤味、烤鱼、麻辣烫、炒菜、烧烤等菜色一应俱全,各类饮料品种丰富,人均30元就能点上满满一桌,物美价廉。每天晚上,不论是室外烧烤,还是室内炒菜,排队场面都极为火爆,烧烤和小龙虾更是一度供不应求。陈杰校长还曾笑着“抱怨”,“太火爆了,去了三次都没吃着。”
校友、兄弟院校学子、周边社区居民纷纷前来打卡,《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上海多所高校跟风掀起了一波“大排档热”,同济大排档火了。
这是杨正宏没有想到的。提及当初做大排档的初衷,时任后勤集团总经理的杨正宏说,“学生们晚上饿了,就会出去找地方吃宵夜,如果不出校门就能让学生吃到价廉物美又安全卫生的夜宵,这个事情就值得做、应该做。”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对学生满满的关爱。很多同学表示,比起校外的“黑暗料理”,学校大排档的食品卫生安全更有保障。
首创高校大排档,突破高校餐饮固有模式;开设无碘盐、无糖低盐、创新菜、素食等特色窗口,满足师生多元饮食需求;与国内兄弟高校联手,举办系列美食节;走出国门,远赴日、韩、德、意等国推广中国饮食文化……在杨正宏的带领下,后勤集团不断创新,赋予“吃在同济”更多文化内涵。
饮食创新风生水起,学生社区建设也是有声有色。24小时免费使用的备餐间、器械一应俱全的健身房、冬暖夏凉的24小时自习室、欧式简约风格的洗衣房、动感炫酷的3D走廊、生机盎然的绿植流动站……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有关负责人评价同济学生公寓为“中国高校宿舍的标杆”。
“不是说我们的学生宿舍多么豪华,关键是用心服务。”杨正宏说,针线包、五金工具、洗衣机上面的置物架、烘干机旁边的晾衣杆、可供父母留宿陪护生病学生的爱心屋……精细化服务和人性化关怀,社区中心几乎做到了极致。
“学生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才能学得开心,我们提供后勤服务也更有劲,这是良性循环。”他说。
肩上有责,为师生守住一道门、护住一片天
“安全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和底线。”安全保卫和武装工作,对杨正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涉及稳定、安全、治安、消防、交通、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军事教育和训练、征兵、双拥等诸多方面,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得益于多个管理岗位的历练,杨正宏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了工作。他以师生需求为切入点,从建章立制、规范流程、优化机制、强化服务、信息建设、应急处置、安全教育等方面全面快速推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师生筑起安心科研学习生活的保护墙。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推出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优化学校总值班室功能,提高值班备勤能力;夯实义务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打造师生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师生安全教育100场次;实施交通安全大整治,全面提升校园交通服务能力;开展防诈骗专题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坚持防范为主,未雨绸缪,积极排查和化解不安全稳定因素;积极介入,超前预判,配合学校相关单位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
截止2019年底,学校未发生严重安全事故,未发生八类恶性案件,各类活动有序开展,师生得到各类救助210余次。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学校立即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
加强校内巡查,对校门实行控制性开放,严格凭证出入,落实物理隔断10余处,拦阻各类不符合进校条件人员万余人次,妥善处置来自重点地区3人次;安装刷卡闸机,采购手持式刷卡机,推进测温设施建设,天热赶紧在测温通道加装电风扇和喷淋……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的100多天,杨正宏始终和学校全体保卫人员一起战斗在第一线,未休息一天。
“看门不复杂,但是否用心去看,差别很大。”杨正宏告诉记者,疫情初期,学校还未启用技术防控辅助设备,全靠门卫执勤人员仔细问询,才能顺利拦下并妥善处置从重点地区返校的人员和车辆。他说,保卫处全体干部职工在此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都表现出了突出的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党员干部累计加班万余小时。“关键时期,我们守好第一道门,师生安全才有保障。”(魏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最是平凡砺初心 ——记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服务奖”获得者杨正宏教授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党委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验收
- 同济大学本科生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 沪西校区门面房清退和美化工作圆满完成
-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德国发展报告(2021)》发布
- “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图片巡回展”在衷和楼展出
- 联合培养国际知识产权人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同济大学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
- 2021同济新年音乐会再次奏响爱心乐章
- 校长陈杰院士: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
- 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会议举行,15位教师获“立德树人”荣誉称号
-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帮扶共建协议
- “同济大学留德咨询日”活动举行
- 民建同济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 《深海奇遇》科普互动展走进五角场商圈,为“院士科普进商圈”的首场展览
- 2020“自然建造”奖颁发,我校多位教授和校友主持设计的作品获奖
- 第七届班长论坛在嘉定校区举行,10案例获“优秀班级建设案例奖”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博士受聘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
- “在为居民服务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学子为家乡基层抗 “疫”贡献青春力量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在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获多项荣誉
- “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 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谷氨酸递质系统控制心电活动,为心律失常防治带来新理念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