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 在天津大学开题
7月18日下午,由我校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科图一层报告厅召开。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出席报告会。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陆彩荣、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杨保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刘鹏等。开题报告会特邀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俊艳出席。会议由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嘉毅主持。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首先致辞。她指出,陆小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紧扣时代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需求。希望课题组能够以“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这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研究为契机,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研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天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文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俊艳首先对专家组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强调,课题研究要树立精品意识,紧紧围绕数字新闻学领域中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作用,为未来数字新闻学的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在开题汇报阶段,首席专家陆小华教授就项目的时代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子课题构成、重点难点问题等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需要重点研讨的十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大项目拟从多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经过各个子课题的通力合作,更好地完成社科重大项目的研究任务。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胡清华、人民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胜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任霍宝锋分别就项目中四个子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术观点、研究进展、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介绍,并就如何开展研究阐述了想法和建议。
与会的各位专家对课题的研究价值、选题视角、创新特色、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组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课题如何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完善研究计划、深化研究主题、突出研究价值等多方面内容做了分析点评,对课题的系统化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陆彩荣指出,此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课题具有理论性、实用性和延展性,具有战略价值,希望能够快出成果。他建议加强数字新闻学建设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建议通过编写年度数字新闻报告、召开数字新闻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发挥这个研究项目的价值。
喻国明认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就是要回答时代之问、国家发展之问。这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立项,奠定了学科发展、回应重大需求的基础。数字化、互联网对传播领域影响深远,用户不断被科技赋能,地位不断在提升。目前的传播渠道已经发生改变,未来的媒介将由用户选择而定义。我们需要从用户洞察,从市场洞察,深度思考数字新闻如何对社会再组织化发生影响,总结数字新闻传播的新规律。建议一是要站在未来研究,而不是站在过去研究;因为现在的发展是断裂式的而不是缓慢发展的。二是要在更高的范畴上透视传播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杨保军(线上与会)指出,这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要用时代性的方法,产出时代性的成果。课题总体思路清晰、重大,预期成果明确。建构数字新闻学框架,意味着要提出概念体系、知识体系,具有较强原创力度。新闻学的发展,总体上是转型、转向、转换。现有的上百部新闻学教材,仍是以传统为主导。未来决定现实选择,数字新闻学要回答时代性的技术实质和技术特点。数字新闻学研究数字新闻现象,现在还存在非数字的新闻现象吗?他认为,本次开题报告会的最大亮点是项目组提出了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这就是今后新闻学要研究的十大问题。他建议,进一步明确案例研究对象,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适当“减负”。
史安斌建议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与国际传播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新闻学与国际传播的对接,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体现。要研究数字时代国际传播新实践。在传统时代,大象迁徙没多少新闻价值,这次大象传播出可爱的中国形象,只有数字时代才会出现。媒体融合和国际传播是国家最重视的两个领域。世界迫切需要中国数据、中国声音,此项课题研究在当今数字新闻时代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这个项目对数字新闻学方法的研究,既包括数字新闻操作层面的方法,也包括数字新闻学研究方法。国外一位学者说,新华社是智能时代的引领者,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都应当融入进研究范围,从而可以给国际社会、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经验。在研究方法上,语意网络、社会网络的一些研究是基于英语社会,中文社会对一些东西的理解与西方不同。建议本项目的研究更贴近本土实践,并能够出中国视角的全球数字新闻研究报告。
刘鹏指出,数字新闻学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新媒体研究,是实践导向;媒体融合研究,是政策导向;数字新闻学是用“数字”一词进行理论抽象,借用一位国外学者的概念,是重新发明、范式更新。传统新闻学,起源于新闻业这种职业。目前的数字新闻是一种社会性现象,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新闻产出。目前,已经有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关注技术和人的互嵌;有以平台为中心的研究,平台如同“超级把关人”;有以技术为中心的研究。对数字新闻学领域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阐释。这个课题的数字新闻学研究不再是一个范式的修补,而是范式的更新。
开题报告最后,陆小华教授代表项目组感谢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将充分吸收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努力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据悉,“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国社科重大项目(批准号:20&ZD317)将通过现实问题分析与科学问题提炼,从理论、历史与比较、方法、案例、应用五个层面开展深入研究,构建基于新闻实践和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需要的,体现中国话语、国际视野的数字新闻学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从而实现发展一个学科、解决一个“失语”、提供一个教材、提供四个服务的研究目的。
(编辑 焦德芳 倪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社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 在天津大学开题
相关推荐
- 天津新闻: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奋进新时代 坚持创新 引领高质量发展
- 中国教育报:海南大学:强化合与引 反哺自贸港
- 中建八局华北公司向天津大学捐赠防疫物资
- 人民日报:依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人民网:天津大学举行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 人民日报:“双碳”之下,矿业如何直面挑战
- 【校报特稿】天大戮力同心 打赢防疫阻击战
- 天津大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隆重开幕
- 天津教育报头版头条:让新疆学生脚下有路眼里有光——记天津市第九批援疆教师、天津大学数学学院教授谢冬梅
- 肉包子配凉菜……天大的这堂生活技能课“真香”!
- 新华社:天津大学成功研发出“全天候”自愈合材料
- 新民晚报:唐罐 冯骥才
- 今晚报:第七届天津国际设计周启动 分为7大版块 多项活动有特色
- 人民网:天津大学直属医院体系布局滨海
- 中国发展网:天津大学获批组建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中心
- 钟登华校长出席卓越大学联盟第九次校长联席会暨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校长论坛
- 新华社:天津大学:一张二维码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护身符”
- 学习时报: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制度底线
- 留学生代表成稳:携手世界各国青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今晚报:冯骥才:保护的力量来自科学 天大成立非遗学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