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冯骥才:保护的力量来自科学 天大成立非遗学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
《今晚报》 2021年1月3日 06版
本报讯(记者 高丽)日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
委员会主任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担任。教育部高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大学特聘教授向云驹担任副主任。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表示,非遗学将成为天津大学建筑、人文、智能计算、教育等众多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节点,也将成为培养国家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生发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纳入科学的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一步,将是非遗保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冯骥才在发言中表示,如果抢救、确认下来的文化遗产没有科学的保护,就可能得而复失,保护的力量必须要来自于科学、来自于教育、来自于人才。“目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学科建设的进一步认识,是要确立文化遗产学,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第二个就是文化遗产学跟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学等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学理上必须要讲清楚。文化遗产实际是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文化之林的基础,是国家文化复兴所必需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但是没有学科,无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便无法满足社会大量的需求。无论如何,要使国家在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上拥有一支真正强大的知识力量和骨干力量,这正是高校教育所要做的。”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1-01/03/content_15358_3833800.htm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今晚报:冯骥才:保护的力量来自科学 天大成立非遗学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
相关推荐
- 天津大学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 光明日报:看传统企业如何成为创新圣地
- 中新社:天津大学研究新技术让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深呼吸”
- 国社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 在天津大学开题
- “快出加速度!”卫津路校区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高效完成
- 天津大学师生认真收看收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
- 天大人用诗词浪漫诠释上海同济国际建造节
- 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张中祥:打通构建“双循环”的堵点淤点
- 天津大学举行内燃动力燃烧及后处理技术高级研修班
- 天大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决赛中斩获一等奖
- 校长金东寒:拥抱时代,无畏前行
- 央视新闻:90后创业者:和我的智能机器人一同起舞
- 天津日报:天津大学启动“百万资助计划”
- 央广网:天津大学团队研发超级涂层 为户外设备披上“防寒服”
- 法治日报:天津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 商洛日报:冯骥才:安于低调是自信
- 经济日报:“天大·中国司法论坛”:聚焦民法典下审判能力现代化
- 解放军报:“统筹”重点在“统”关键在“筹”
- 求职路网上越走越宽 天大就业指导线上贴心服务
- 每日新报:准“90后”天津院士手绘图火了!背后的“最强吃冰淇淋天团”超可爱……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