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学生获2020ASLA学生奖
本站讯(通讯员 刘丹青)美国时间2020年9月4日,美国风景园林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 ASLA)公布2020年度学生竞赛获奖作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作品《与自然共生:来自洋流、海平面上升和台风的韧性机遇》(Standing with Nature: resilience opportunities from current, sea-level rise and typhoon)获得分析规划荣誉奖。这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国际竞赛的最高奖项。
设计方案选题源自建筑学院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早期关于高雄湿地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获得灵感的规划分析方案。由实验室2020届硕士毕业生雷巍牵头完成,其初期作品关注高雄的内陆湿地系统韧性提升曾在2018年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协会IFLA学生竞赛提名(Entry Recognition)。获奖团队7位成员来自分属各自的导师工作室的不同三个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在风景园林系和环境艺术设计系老师共同指导下完成。
团队成员:雷巍,温佳鑫,李伊侬,薛钰蓉,郑诗民,李婷婷,张尔科
指导教师:何捷,赵伟,曹磊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每年向全球设计公司和高校师生征集作品,ASLAawards专业奖的历史可追溯1981年,学生奖的评奖始于2004年,是风景园林领域世界范围内行业认可度最高的奖项之一。ALSA学生奖分为通用设计、住宅设计、城市设计、分析规划、研究、传媒、学生合作、学生社区服务八大组别单元,每年来自全球约30个学生作品获得该荣誉。2020年国内高校共计5个作品获得ASLA学生奖。天津大学是分析规划组唯一获奖的国内高校。
Project Statement:Human beings can build concrete armour at any cost to protect them from the sea, but not for everywhere. Titled ‘Standing with Nature’, the concept challenges those that have often been understood as disastrous natural effects, and proposed a special way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nature to save the dying fringe coastal area of Kaohsiung, which is away from the port-centred prosperous metropolitan area well protected by giant concrete land-fill ports. This project sees the special endemic opportunities from current, sea-level rise and typhoon in restoration of the destructively damaged coastal mangrove habitat. With the voluntary regress caused by the gradual sea-level rise, such succession process leaves space for natural force and low-impact human intervention. By creating a forward biophilic landscape buffer along with death and life both for men and nature, a general coastal resilience is supposed to be promoted together with the permaculture development within and beyond the coast to meet a common prosperity at the currently declining coastal fringe.
方案概述:人类可以不惜重金浇筑坚固的海堤来保障城市的安全,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能力这么做。题名为“与自然共生”,方案概念挑战了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灾害性的自然现象,提出一系列利用这些自然条件的特殊方式,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未来复兴远离繁华工业港城区的、衰落的高雄滨海边缘地区。策略的提出关注到了海平面上升、区域性的洋流和台风以及工业化时期海岸硬化对红树林种群毁灭性破坏后生态恢复的特殊机遇。海平面上升和边缘地区人类活动的主动退让为自然的力量结合嫡影响的人工干预下海岸的自然演替提供了空间。通过创立一种渐进式的亲生物的景观缓冲区,脆弱边缘地区的海岸整体韧性得以提升。与此同时,滨海的自然群落关系和近海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得以在永续和共荣理念下重构以期涅槃重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建筑学院学生获2020ASLA学生奖
- 上一篇:今晚报:我与祖国共奋进
- 下一篇:抗战胜利纪念日 天大学子激扬爱国正能量
相关推荐
- 中国商务新闻网: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怎么干?
- 天津大学与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召开合作交流座谈会
- 天津日报:守初心 担使命 重事功 凝聚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
- 科技日报:深度学习新方法 解决定量光声层析成像缺乏训练数据难题
- 中国教育报:天津大学面向新工科启动研究生课程改革 首批建设21门课程 教师科研成果直通学生课堂
- 中国青年报:青年科技工作者热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少一些论资排辈,少用一把尺子衡量人才
- 天津日报:要敢于“自讨苦吃”
- 余杭新闻网:“钱潮杯”天津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在未来科技城举行
- 11月15日校报推介:他们 用行动抒写校庆幕后的感动、“人才培养目标”篇——“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融入天津大学血脉里的基因、拂弦唱诗尽享校园“红叶季” ——天大125周年 冯研院15周年“双庆
- 津云:天津大学举办第三期“太雷班”毕业十周年座谈会
- 1月15日校报推介:2020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李家俊:一流大学要培养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金东寒:用爱国奋斗书写使命担当
- 天津大学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红色资源优势 服务育人主战场
- 天津大学举办2019年校友秩年返校庆祝大会
- 雷鸣会见山东科技大学代表团一行
- 央广网:天津大学首创新型柔性电子“印刷术”
- 冻哭地图也不能冻哭你! ——寒潮来袭为门卫小哥和老师送上热水和暖贴
- 今晚报:天津大学围绕“高频超声波器件”研究连续取得重大突破 癌症等疾病早期检测添“利器”
- 津云:天津脑科学中心成立 助力“天津智港”建设
- 光明日报:脑语者:脑科学时代正在走来
- 我校陆小华教授出席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地方形象国际传播”分论坛并作发言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