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也门在华留学生默丁:一封信和500元钱的中国抗疫情
新华社天津8月4日电 题:也门在华留学生默丁:一封信和500元钱的中国抗疫情
宋瑞、梁姊
从认真书写慰问信和捐赠500元钱,到组织全家录制为中国加油的视频,再到用手机记录中国基层的战疫“全景”,7月31日,在天津大学的一间办公室内,建筑工程学院的也门籍留学生默丁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着半年来他在中国参与抗疫的点点滴滴。
32岁的默丁2009年与中国结缘,在中国求学时与来自美国的妻子相识相爱,3个孩子都在中国出生,一家五口早已习惯在中国的生活。去过大半个中国的默丁如今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成为地道的“中国通”。
今年2月20日,默丁在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南洋派出所留下了一封信和500元钱,想以这种方式表达与中国一同抗疫的决心。他在信中写道:“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一起克服困难,我知道给武汉这一点点钱帮不上什么忙,但希望你们能接受,并帮我转给亲爱的武汉。”
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默丁回忆起4年前的一次经历。“我曾在四川出过一次很严重的车祸,朋友通过线上筹款很快筹齐了30万元手术款。10元、50元、100元……我虽然不知道这些捐助者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他们都是中国人。现在中国出现疫情,正处于困难时期,我要尽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默丁说。
疫情暴发后,默丁的实验室研究和课程学习都按照学校安排有序转到线上。他和妻子深思熟虑后,决定带着3个孩子留在中国。“我们舍不得在中国的老师和朋友们,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和中国人民一起面对,克服困难。”
默丁一家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自觉在家隔离,守着手机和电视浏览新闻,关注最新的疫情形势。
新闻中,一张照片给默丁留下深刻印象: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将一个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婴儿抱在怀中,当起了超人“妈妈”。这一幕让他联想到自己刚满1岁的小女儿。“看到照片时,我流泪了,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
“中国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士非常辛苦,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我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当旁观者。”默丁说。
除了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等平台进行线上捐款外,他开始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在中国亲历的“抗疫日常”。
从进菜市场买菜测温、到社区执勤人员为进入小区的车辆轮胎消毒、再到抗疫志愿者每天定时为电梯消毒……默丁用手机记录着中国抗疫的点点滴滴。
“我要把中国做的每个事情都记录下来,上传到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在抗疫中作出的贡献。”默丁说。
默丁还带着全家拍摄了为中国加油的视频。“我们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我们一起克服困难。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在视频中,默丁8岁的儿子默小龙和4岁的女儿默小美用流利的汉语表达着对中国的祝福。
疫情发生以来,默丁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学校和朋友们的关心。“天津大学的老师们隔段时间就会来看望我们一家人,每天在微信上询问我们的情况。从寒冬到酷夏,他们带来了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我感觉很踏实。”
默丁说,小区保安、邻居以及附近蔬菜店老板都不忘提醒他和家人做好防护。点滴祝福汇聚起来,让身处异乡的默丁一家人很是感动。“中国对我们是真爱,这种爱是相互的,我们非常愿意在中国抗击疫情中出一份力。”
战疫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所表现出的凝聚力让默丁深有感触。“中国所做的一切很伟大,普通民众也非常团结。无论去什么地方都有工作人员为你测温、提示你出示健康码,公共场所里消毒水的味道也让人觉得很安心。”
如今,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默丁希望其他国家都能够借鉴中国的抗疫经验,早日摆脱疫情,让人们的生活重回正轨。
“抗击疫情是全人类的事情,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更快战胜疫情。”默丁说,“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我希望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和学校的防疫措施,保护好自己就是对中国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
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8/04/c_1126323400.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新华社:也门在华留学生默丁:一封信和500元钱的中国抗疫情
相关推荐
- 每日新报:天大牵头组建 应用数学中心
- 环境学院吕石磊教授团队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 中共天津大学委员会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天津大学与中国电子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电子学会天津大学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 今晚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重新开放
- 新华网: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沪宁韩正出席
- 北京日报:世界首款可溶解智能手表!天津大学团队为电子垃圾处理开药方
- 天津大学仰大勇课题组Nature Communications:聚合物纳米框架中DNA时空编程级联组装赋能核酸药物精准递送
- 燕赵都市报:冯骥才小说集《雪夜来客》上市,独家收录冯骥才最新作品《木佛》
- 中国新闻社:“落地一定要稳稳的!”——访火星探测“造星”团队蒋明镜教授
- 天津大学新工科项目制课程《设计与建造I》 2019级学生作品竞赛顺利举行
- 人民政协报: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靠委员“说得准”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校长代表团来访 深入沟通教育科研合作
- 人力资源报社: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圆满揭牌
- 大科学装置建设管理办公室面对疫情积极应对,防疫不松、工作不停
- 光明日报:天地间,有大课堂有大舞台 ——中国高校扶贫掠影
- 津云:天津大学2021年在津计划招生645人 咨询热线公布
- 当疫情来临时 我与学生在一起
- 我校召开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工作推动会
- 弘扬劳动美,共筑中国梦——远教学院第二期新时代劳模宣讲团宣讲技巧提升培训班顺利开班
新闻公告
- 津云:看“花”眼!南开赏花指南来啦! 03-16
- 滨城时报头版:滨海新区:栽好梧桐树 引凤来筑巢 03-16
- 天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天津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8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天津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