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山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们的2019(十五)

2020-01-07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2019年,中山大学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为集中展示学校各单位一年来的工作概况和突出成绩,12月中旬,学校党委宣传部策划了“我们的2019”征稿活动,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将陆续刊发来稿,希冀增进各单位之间的了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让我们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用新作为成就新发展,共同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物理学院

  2019年是物理学院勠力同心、务实奋进的一年。

  强化政治引领,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夯实党建基础。把党建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建立班子成员联系高知群体入党联系机制。

  狠抓人才培养,教学成效实现新突破。恢复设置17个教研室,完善4+3+N教学架构,选优配强教学督导团,推进精品、核心课程派课制度。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省“双万计划”,获得中山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光学》慕课在“学习强国”app上线。全面实施誉侃计划,组织本科生到贵州FAST、东莞散裂中子源等参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与科研兴趣。学院学子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决赛、2019年CUPT全国赛中获二等奖。

  
物理学院组织本科生前往贵州FAST进行“誉侃万里行”研学活动

  

  紧扣“三个面向”,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到账科研经费7385万元,国自然资助率逐步提高,立项23项;以第一单位发表中科院I区论文32篇;发表PR系列论文108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已建成并全校共享使用,预约次数超过500人次,使用总机时超过9700小时。中大谱仪获准立项并启动建设,总投资1.47亿元。

  突出人才优势,人才引进迈入新台阶。加强人才招聘国内外宣传规模和力度,珠海、深圳论坛报名总人数120余人。 2019年,共有14名青年学者依托学院申报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名外专千人,全年报到入职教授、副教授14人,通过学校审批的百人计划人才11人。

  2019年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物理学院分论坛

  

  2020年,学院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合理规划、凝心聚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进程。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9年,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进一步贯彻“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方向,集中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学院圆满完成2019年繁重的教学任务,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实行“三全育人”全程导师制;科研成果显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立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均创新高,新立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及实际到账经费双过亿,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以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的中科院一区和CCF A类论文过百篇;学院新引进各类人才21人,充实了师资及科研队伍。

  2019年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40周年,学院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承办第22届全国高校计算机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成立佛山、东莞、上海、北京计算机校友会地方分会, 举办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40周年庆典,振奋了对计算机学科未来发展的信心,凝聚了师生与校友的情感。

  学院依托超算中心,为各相关行业领域提供计算与应用服务。2019年,超算中心签订机时服务合同与到账金额双过亿,在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支持地方科技产业发展,培养我国超算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建院5周年,学院将凝心聚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从国家需求出发,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继续贯彻“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发展战略,落实“计算-数据-智能”三足鼎立、融合发展,不断探索,走出中大计算机发展的新道路。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19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党组织更名为党委,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工作,全院师生砥砺奋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

  学院师生参加2019年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合影

  

  2019年,学院认真学习领会学校春季、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夯实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三大建设”,探索学院团队建设机制,学科整体实力稳步增强。在ARWU学科排名中,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列全球第36名、全国第11名。

  2019年,学院教职工人数突破50人,通过学校评审的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1人,师资力量不断增强。2019年,学院科研经费实现跨越式增长,到账科研经费比2018年翻一番;高水平科研论文数量快速增长。

  2019年,学院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升学深造率不断提高,学生在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50人次,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3项。

  2020年,学院将深入细致做好搬迁深圳校区的各项工作;在学科发展上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通过承办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提升学院学科影响力,凝心聚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们的2019(十五)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