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为征服癌症努力奔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访谈记
在今年70周年国庆阅兵现场,荣获“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有幸获邀现场观礼。“到国庆阅兵现场观礼,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的重视,自己也深受鼓舞、豪情满怀。”徐瑞华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继续为提高我们国家的肿瘤防治水平而做出最大的努力;要做好本职工作,把最好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增加人民福祉添砖加瓦;要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不忘初心,潜心钻研消化道肿瘤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要永远不忘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初心,以坚守、努力与精益求精的医术追求,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作为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学科带头人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引领者,徐瑞华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消化道肿瘤领域不断探索,攻坚克难,并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他牵头建成了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的新体系;带领行业协会建成中国消化肿瘤规范化治疗体系,制定9项诊疗规范;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标志物,提高了早诊率和预测准确性;首次创建了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及二线治疗新方案,建成全程治疗新体系;率先完善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策略等,显著延长了生存期。他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系列研究被写入了17部国际权威指南,在全球推广应用。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徐瑞华先后获得2016、2019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
牢记使命,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医院
“患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徐瑞华表示,肿瘤防治中心一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办院理念。近年来,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探索互联网诊疗模式建设智慧医院提升服务效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努力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医院。在他的带领下,中心主动推进分级诊疗与医联体建设,携手14省60余家医院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专科联盟,并通过援疆、援藏、援外和智力帮扶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此外,由他牵头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消化道癌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经临床实践数据验证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0%以上,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肿瘤诊断水平,让一流的肿瘤规范化诊疗技术能够更好地惠及更多的群众。正是这种“诚实、友爱、敬业、创新”的优秀医院文化基因与团结、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使得肿瘤防治中心近年来五度蝉联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并在2017年荣获广东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2016、2017年先后获得广东省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而徐瑞华本人亦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锐意进取,积极带领中心走向国际顶尖癌症中心
作为肿瘤防治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与行政负责人,徐瑞华从建设“国际一流癌症中心”的战略高度,谋划中心的改革发展。他提出要将中心建设成为“三最一流”(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癌症中心;并清晰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癌症中心“三步走”战略,力争到2035年稳居“国际顶尖癌症中心”之列。
“我们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的突破,包括发现了很多新的肿瘤的发病、转移相关的机制,推动了肿瘤学原创研究的发展。”徐瑞华说,基础研究的进步,为人类攻克肿瘤铺就了前进的道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会有更多新治疗方案、新药物问世,最终让肿瘤患者获益。近年来,中心综合实力在国内的肿瘤专科医院中稳居前列;在世界医疗机构自然指数排行榜位列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位;先后获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项目,并成功入选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数和资助总经费上也屡创新高,稳居专科医院首位;57项相关临床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先后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立足在世界最大的湾区,要有雄心和气魄,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征战癌症高地,成为世界顶尖的癌症中心。”对于未来,徐瑞华表示作为承担肿瘤防治重任的“医疗国家队”,肿瘤防治中心将借助越秀、黄埔、天河三院区同步发展新格局的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为病人解决病痛、最终征服癌症作为使命担当,时时以初心驱动,勇攀世界顶尖癌症中心的高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榜样的力量】为征服癌症努力奔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访谈记
相关推荐
- 我校苏士成副主任医师荣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校长办公室:在学思践悟中守初心、强担当
- 我校物理与天文学院传达落实中山大学2019年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基建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学子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创佳绩
- 【聚焦升学深造】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国家需求,构建以深造为导向的学业发展支撑体系
- 第三届跨文化汉字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
- 【庆祝党的生日】附属第一医院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 【我们众志成城】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师生参与疫情防控相关翻译志愿服务工作
- 罗俊校长“思政第一课”:用中共抗战史勉励新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 【院长书记第一课】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院长、黄毅书记为新生讲授思想政治第一课
- 【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当好红色“领头雁”——记附属第六医院陈双
- 大器官移植迈上新台阶—孙逸仙纪念医院同时开展肝脏、心脏、双肾移植4台手术
- 韩国驻华大使卢英敏先生来访我校并发表演讲
- 台湾菁英参访团来访我校
- 我校附属第五医院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开业试运营
- 【榜样的力量】爱岗敬业 牢记育人使命——记马克思主义学院余丽贤
- 【聚焦研究生教育】计算机学院传达学习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陈春声书记在202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
- 【榜样的力量】扎根学术研究,践行堡垒使命——记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第一党支部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