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陈小明院士访谈记
在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方面,陈小明,这位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致广大而尽精微
1992年,陈小明回到中山大学任教。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除了出差,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
1996年,陈小明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童明良是他的第一届博士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分析的能力,陈小明从简单的显微镜调整、药品的存放和取用,到复杂的单晶切割操作,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授。早期晶体数据处理软件吸收矫正功能不完善,为了获得一颗“中意”的单晶,陈小明与童明良在显微镜下反复挑选与切割晶体,经常通宵熬夜。他觉得,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制备单晶样品的基本技巧。
陈小明总是会和学生提起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期间的一件小事。有一次,他的论文已经打印好,马上准备投稿,导师麦松威教授发现文章中有一个单词拼错了,于是便把文章退回给他重新修改。这件事令陈小明感触颇深。接下来的二十几年里,他不厌其烦地向一届又一届学生强调论文、报告中的每一处细节。
注重细节,言传身教,是陈小明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如今,他的学生们始终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良苦用心,记得这份不断赓续的师风师情,并将这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科研训练传统不断传承与发展。
学问是质朴和踏实的
几十年来,陈小明始终坚持在实验室第一线工作,没有节假日,无论寒暑,每天晚上临近11点,他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即便是大年初一,也会在实验室里看到陈小明的身影。
努力、踏实,不仅仅是陈小明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他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准则。2018年5月2日,学生廖培钦的广东省“杰青”项目预答辩会原定于晚8点整进行。然而傍晚时分,晴朗的天空骤然变脸,顷刻间便下起了暴雨。眼看已经7点55分,雨依然没有变小的趋势,廖培钦站在学院的大门口,准备打电话联系导师陈小明取消答辩会。号码刚拨出了一半,便见到雨帘中,陈小明撑着伞,顶风冒雨快步冲来。等他站定,廖培钦才发现,陈小明的鞋子都已湿透,身上的裤子还在不停地往下淌着雨水。
这一幕深深地印刻在了廖培钦的记忆中,“也许往后的许许多多年,我都不会忘记当时那个看似狼狈却无比高大的身影。”
在学生们的心中,陈小明的“低调、务实、敬业”影响了他们每一个人。在陈小明过去二十余年培养的47名博士生中,已有19人成为教授,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科学家的初心与大爱
立德树人,陈小明始终把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与指导研究中。
在陈小明看来,为师之道,初心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兴趣。学生张伟雄就是受陈小明影响,培养兴趣进而投身科研。大学三年级,成绩优异的他正为将来的读研方向徘徊犹豫。在上过陈小明主讲的《现代无机化学进展》课后,看到分子可以有规律地在微观世界里像搭积木一样自发组装成特定结构的材料,包括张伟雄在内的许多同学都迅速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正在日本东北大学做博士后工作的张伟雄几经辗转回到了广州。看到安然无恙的学生,陈小明终于放下心来。得知张伟雄正在学校附近寻找落脚点后,陈小明立即把准备近期搬进去的新房子腾出来,让他先安顿下来。对于刚刚经历了震灾疲惫不甚的张伟雄来说,陈小明的这份关怀,给他带来温暖的同时,更让他坚定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陈小明的大爱之心,受益者不仅有张伟雄一人,更有许许多多名在他培养下成长成才的学子和青年教师。在经费紧缺的90年代,陈小明总是会在能力范围内购买最新的科研设备供学生使用,为学生承担高额的论文寄送费。在他的团队里,没有学生会为生活而忧愁,他为学生撑起了最自由、最广阔的科研空间。
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是启蒙思想、基础训练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他——陈小明,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的引路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榜样的力量】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陈小明院士访谈记
相关推荐
- 【主题教育·行动篇】迎难而上,敢担当 即知即改,抓落实
-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赵冰一行到中山大学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情况
- 【2019毕业巡礼】岭南学院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2019年学位授予仪式
- 【我们众志成城】药学院众志成城,助力攻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榜样的力量】牢记使命重担当 服务师生做表率——记历史学系林炫静
- 【春季会·学习篇】大气科学学院传达学习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医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秋季会·学习篇】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赴附属第八医院开展专题培训交流
- 【2019毕业巡礼】哲学系举行2019届毕业典礼暨2019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
- 我校张志安教授在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 【聚焦升学深造】心理学系:心连心,云守望,当好升学深造的“引路人”
- 我校学子在2020年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中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 我校机关党委联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博雅学院党总支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 【2019毕业巡礼】逸仙学院举行2019届毕业典礼
- 中山大学荣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
- 我校举办“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广东”之“名家进校园——走进中大”
- 【春季会·学习篇】国际翻译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2019“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在我校举办
- 学校党委统战部、孙逸仙纪念医院走访慰问抗战将领周寿恺遗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