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深耕教学、乐于奉献——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吴维刚
吴维刚,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学院党委委员,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吴维刚同志于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爱党爱国、思想进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吴维刚同志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进行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生活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深耕教学、改革创新
吴维刚同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有十几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是最本职、最神圣的工作。他勤恳踏实、认真负责,先后主讲《程序设计》、《云计算概论》、《移动计算》、《分布式计算原理与研究》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并积极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深层的原理、思想进行探讨、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吴维刚同志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创新课程内容。他主动承担《程序设计》课程小组的建设工作,并带领教师进行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改革,尝试将用于编程竞赛的在线评判系统引入课堂;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需求,进行改造、开发,实现了编程实验的自动组织、实时评判,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编程的积极性。除了教学方式,吴维刚同志积极进行课程内容方面的革新:针对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他主动申请开设了第一门云计算方面的课程《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这是国内较早的面向本科生的云计算课程,该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已具备了较完善的教学大纲和体系。
吴维刚同志所开设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近三年的评教中,每门课程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吴维刚同志与学生合影
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吴维刚同志热心科学研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多年来从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读研时已参加国家“863”重大专项项目,从事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随后紧跟学术前沿,研究移动自组织网络环境、云计算环境等各类应用场景下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学术前沿与应用需求的结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研究任务,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腾讯公司等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吴维刚同志在分布式计算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他主持的实验室目前以分布式计算为基础分为云计算资源管理、分布式机器学习与区块链三个子方向错位发展。
不惧困难、不忘初心
谈到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吴维刚同志笑称自己为“典型的青椒”(青年教师),也曾经历过高校青年教师常见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授课经验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科研经费紧张,生活压力大等。面对这些问题,吴维刚同志的解法是“平常心+责任心”。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想办法调整心态,“想想周围的同事、远方的同行和朋友,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样就能静下心来,以平常心待之。”而工作的责任心则会驱使他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既然自己选择了大学老师这样一个职业,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这个工作,遇到困难就想办法去克服,没其他选择。”正是这样的平常心、责任心,使得他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问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投降。
良师益友、为人师表
除了困难和问题,高校教师也会有感动和欣喜。课余时间吴维刚同志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悉心引导有困惑的同学,鼓励同学们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陶冶性情,与同学们谈心聊天、关系融洽。毕业典礼上学生给予他的掌声、教师节时学生送的合影相框、学生成功拿到留学录取通知书后的感谢,这些都让他备受感动、收获喜悦。吴维刚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有这么多值得感动的事情,这么多让人欣喜的事物,经历的困难不算什么了。”
不管教学和科研的工作有多繁忙,吴维刚同志每周都会举行“组会”,与学生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帮助学生们攻克研究上的难关。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工作成绩,吴维刚同志总是谦虚的说,“我就是一名非常非常普通的高校老师,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培养学生、开展研究。”直白、朴素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他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时光如梭,自2008年经学校“百人计划”入职的吴维刚同志已经在中山大学认真踏实地工作了11年。是什么让他面对教学和科研始终保持热情?对于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他的答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收获、科技创新的乐趣和价值、中大和谐自由的文化和理念,这些美好的东西持续给我注入工作的热情,让我始终不忘初心,也不断推动我学习、改进、提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榜样的力量】深耕教学、乐于奉献——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吴维刚
相关推荐
- 中山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党内法规基本理论”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高松校长看望深圳校友
- 我校在2018年鄂湘粤三省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上获多项表彰
- 李善民副校长带队赴深圳市财政局调研
-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同志出席物理学院物理系教工党支部党员大会
- 牢记总书记嘱托,担当新时代使命
- 中山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曾木圣教授研究团队揭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机制
- 发展规划办公室举办法律专题业务培训讲座
- 我校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授予“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理事单位”
- 我校举行2021年度征兵工作表彰暨2022年征兵工作动员会
- 【我为群众办实事】急救!核酸检测现场学生下颚脱臼,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医生5秒复位
- 【我们众志成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头开发新冠肺炎AI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
- 第五届中国健康信息处理大会(CHIP 2019)在广州举行
- 立志报国 扎好马步 做堪当时代重任的新中大人——罗俊校长在中山大学2021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
- 【“十三五”巡礼】请您一起“数一数”,光华口腔的“十三五”
- 【“十三五”巡礼】体教融合,追求卓越
- 【省第九届大运会】我校代表队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三个组别冠军
- 【教育教学成果奖】厚积薄发,研精覃思!中山大学牙体牙髓病学本科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显微”课程建设卓有成效
- 【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学教务工作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