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附属三院马少鸿教授团队成功施救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近日,我校附属三院马少鸿教授团队成功救治一名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7月22日,梁先生因患“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疾病,向附属三院心胸外科马少鸿教授求助。梁先生是阳江人,44岁,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转院到广州后,几家心脏外科实力较强的三甲大医院均未能给予手术治疗。患者入院时已神志模糊,马少鸿教授团队经进一步完善检查后,迅速对患者开展手术救治。
心脏外科手术是十分凶险的手术类型,而急诊主动脉弓手术几乎是成人心脏外科领域的最高难度手术,对整个手术团队配合的要求极高。主刀医生在用人工血管置换已撕裂的主动脉弓时,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人工血管与人体自体病变主动脉壁的吻合,使手术患者的脑缺血及下半身各器官缺血时间降到最低,以避免术后出现脑血管并发症甚至昏迷、避免术后截瘫以及腹腔各脏器功能障碍。此外,体外循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的严密配合和监控十分重要。
为缩短器官及肢体缺血时间,马少鸿带领团队采用了很多针对患者情况的特别保护措施:手术开始时先用人工血管吻合患者左侧股动脉,再行插管,体外循环时上下半身同时进行血流灌注等。他回忆:术中打开患者心包时,发现已有血性心包造成心包压塞,患者如未能接受手术,当晚极可能出现夹层完全破裂、导致心包填塞而立即死亡。在团队紧密配合下,手术在晚上12点顺利完成。经过多天的救治,患者于8月23日下午痊愈出院。
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新发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的患者约3.9-4.5万人。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显示,急性主动脉夹层若未经治疗,约33%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目前大部分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式为外科血管置换手术。
2017年,马少鸿教授来到附属三院并于当年底成功开展第一台心脏外科手术以来,附属三院心脏手术团队日趋成熟,他们已能全方位、全频谱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其中,该团队在针对主动脉夹层的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重症瓣膜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这两个方面,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附属三院马少鸿教授团队成功施救重症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相关推荐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我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
- 深圳校区,我们来了!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首批本科生入驻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打好“五式”组合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入脑入心——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总结
- 【我为群众办实事】“南昌眼科专科日”为革命老区群众送光明、办实事
- 【立德树人】传承文化 以档育人
- 【榜样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小事,永葆赤子之心 ——“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肿瘤防治中心原副主任、副院长孙先意访谈记
- 我校学子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 我校农学院举办“庆丰收、感党恩”丰收节庆祝大会
-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大湾区医疗联盟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 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驻马店市举行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2014年“中滔环保奖学金”颁奖仪式
- 学习弘扬延安精神 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我校举办2018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延安红色教育专题研讨班(第三期)
- 首届“审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
- 【院长书记第一课】法学院黄瑶院长、李明章书记讲授思想政治第一课
- “中山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 【“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 我校团队获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网上展览馆设计创意大赛三等奖
- 我校召开2019年教师节座谈会
- 【我们众志成城】孙逸仙纪念医院4位患者集中出院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