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设】坚持“三个面向”,推进“三大建设”
编者按:
争取大项目、建设大团队、组建大平台,是学校探索并实践的特色科研发展道路。2015年以来,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推进“三大建设”,进一步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使得我们的科研实力持续快速提升。现开设“三大建设”专题,聚焦各单位近五年来深入推进“三大建设”的进展。
附属第三医院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科学顶层设计,以“三大建设”为引领,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不懈努力。
三城四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一、学科融合,解决打造什么平台的问题
医院在“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大力加强多学科资源整合的思路,并确立了“1+3+4”发展路径。即建设1个国家级大平台(肝脏疾病),打造3个重点平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临床转化、临床免疫学研究转化、基于分子诊断的精准医学平台)和4个区域特色疾病诊治中心(肝脏疾病诊治中心、免疫性疾病诊治中心、精神心理与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代谢性疾病诊治中心)。其中,以打造肝脏疾病国家级大平台为医院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面向国际脑科学发展趋势以及国家“脑计划”的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强强学科联合,成立华南地区首个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简称“脑病中心”)。
多学科/医工交叉融合,打造国家级科研平台
二、凝炼方向,为大平台建设找准靶点
肝脏病学科是我院的龙头学科,涵盖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麻醉科、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团队。以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基因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平台为依托,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肝脏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产品、提供生物治疗的临床方案。使我院肝脏疾病诊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器官供体保护、异种移植、人工器官构建、生物新材料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关键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脑病学科是我院新兴强势学科。以我院在脑病诊治领域形成的优势为基础,结合领先的干细胞技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群聚焦以自闭症、脑脊髓损伤、神经损伤后康复和抑郁症为代表的四大医疗领域开展前沿攻关研究,为将该中心建设成一个制定国家级脑病诊疗方案和类脑智能诊疗的研发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准服务,全方位推进平台建设
(一)资金到位,举全院之力进行建设。2016年至今,平台投入占医院学科与科研投入达60%以上。在学校和医院的全力支持下,新增并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4600平方米。添置包括蛋白质组、代谢组检测系统、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干细胞冷冻储存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并成立实验室医学部统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二)打造大团队,全力推进优秀青年-杰出青年-领军大师“三位一体”人才孵育工程。外引内培,医院不遗余力地为大平台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大力招聘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等;通过“五个五”、“十个五”工程、院内杰青和青苗计划培养本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已经打造出一支有担当、极富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肝病学科群、脑病学科群精英队伍,积蓄了强大的厚积薄发之势。
(三)打造领先技术,医工交叉融合,以干细胞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发展。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成立人工智能中心,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共建医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成立我院临床数据中心,从组织、制度、规范等方面大力推进支撑平台的建设;生物治疗中心成为国内第一批获批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在多项干细胞临床治疗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四)打造大项目,以滚雪球方式,实现平台快速螺旋式提升。大平台建设共获得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自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项,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其中,国自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是我校历史上第一项在医科领域由医科研究人员作为主持人获得的重大仪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3个多中心研究项目,是我校首次成功通过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项目,也是2019年全省通过6项中的3项。
新建实验室用房共4600平方米
四、“三大”导向,引领华南,领跑全国
坚定不移地走“三大建设”道路,推动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华南、领跑全国。肝脏病大平台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完成例数位居全国第一,并打破多项纪录。“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将1年生存率从60%提高至85.2% ;异种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最大限度提高了有限供体的利用率;乙肝大队列10年长期随访研究,建立了miRNA分类器,对于早期肝癌的诊断率达80%,比常规方法提早1年预警发现小肝癌(lancet oncology);发现了肝癌早期诊断新方法,通过唾液就能检测早期肝癌的新型标志物,敏感性超过80%、特异性接近98%,远远高于常规的甲胎蛋白;首创肝纤维化无创性智能化诊断,人工智能加上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可以达到98%,接近金标准病理水平。
创造多项记录:国内最小捐献者(25天)供肝的全肝肝移植、国内首例儿童供肝双儿童受体劈离式肝移植、国内最大年龄差受体劈离式肝移植(72岁)、华南首例存活时间最长的儿童肝移植、华南首例跨血型儿童亲体肝移植、华南首例腹腔内脏反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
由我院牵头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参与医院共260家
涵盖儿童行为发育科、心理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的脑病学科正以建设成为一个制定国家级脑病诊疗方案和类脑智能诊疗的研发中心,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而不懈努力。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脊柱外科微创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吞咽及认知功能康复等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已闯出一片天地,富享盛誉。儿童自闭症已成为国内领头羊,其基于全国性自闭症大样本的临床表型、干预指导和随访、多模态行为和影像学数据库,将成为国内自闭症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内多个大型自闭症临床研究项目的主要支撑平台。9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签订第一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我院将建设成为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是6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建设华南地区首个“脑病中心”
作为国家梯队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附属第三医院积极响应国家防治重大疾病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紧紧依托“三大建设”,在聚集临床与科研高端人才、推动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引领地位等方面砥砺奋进。有计划、有目标、有速度地推进肝脏疾病学科群、脑病学科群建设,力争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步伐向前推进一大步。以打造出富有三院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的高峰学科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地位,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广东而不懈努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三大建设】坚持“三个面向”,推进“三大建设”
相关推荐
- 我校田径队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再创佳绩
- 【身边人 身边事】附属第七医院医师黄楚媚:我没有励志故事,我只想终身持续地努力下去
- 【聚焦升学深造】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加强学业引领,融合两个课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我校举行2020年暑期管理人员培训
- 【主题教育·行动篇】牢记初心使命,以高质量学术出版服务国家与学校发展
- 搭平台促发展,服务师生共建美好校园——广州校区管委会举办“校园服务咨询日”活动
- 我校“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微党课入选广东“百部精品党课”
- 中山大学24项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第五届全国催化反应与分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王磊:“只要没倒下,生命我主宰”,身患晚期胰腺癌的医者用坚守活出生命的厚度
- 我校第二期青年教师校史教育班在韶关仁化举办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支部结对共党建 主题教育谱新篇——艺术学院党委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党史学习教育】国际关系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秋季会·学习篇】珠海校区管委会传达学习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名师进中学】我校招宣组赴潮汕地区开展“科普讲座进中学”活动
- 【抗疫群英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益锋与时间赛跑,组建重症“救火队”
- 我校旅游学院成为世界旅游联盟会员
- 【2019毕业巡礼】资讯管理学院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2019年学位授予仪式
- 【秋季会·学习篇】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贯彻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2019中山大学微观理论与实验经济学研讨会在岭南学院顺利举行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