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山大学一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200团队入选。记者获悉,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杨崧负责的“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继2018年肖海鹏教授负责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杨崧是国际著名的季风专家,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动力季风指数Webster-Yang指数的创始人之一。由杨崧负责的“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家国深情,倾情培养国之栋梁。
为国育才,倾情培养国之栋梁
“我们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年轻人。桃李繁茂,则师道更兴。为国育才,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在提到如何看待育人问题时,杨崧一改之前专注科研的严肃,眉眼间皆是融融笑意,目光透露出寻常长辈的和蔼。
据他介绍,“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自2013年开始,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式,逐步组建起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凝聚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
团队的教育理念有大局观和系统性。教学方面,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且更注重授之以渔。团队对学生的培养方针——“请进来,派出去”。
“一有机会,我就会让学生去参加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让他们去打开视野,从更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隅。同时还达到了‘推销’人才的目的。”杨崧说。
除了专心科研,团队还注重锻炼身体,时不时还会一起约着去爬山或竞走,常常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尽管学生们累得不行,但也为埋头科研打下了良好身体素质基础。
团队教师非常注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着多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遵循大气科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团队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块化课程”“本硕贯通课程”和“荣誉课程”。
年轻人才是未来。团队老师们在引领年轻后辈走上科研的道路时,倏忽折叠了光阴,模糊了年轮。师道就是因这种传承才显得意味深长,才令人谈之而不觉肃然起敬。
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坚持科研与业务结合,为国家重大建设需求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一直恪守的信念。
季风的变化与预报,尤其是“春季预报障碍”,是季风研究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教学团队通过一系列重大研究,攻坚克难,揭示了泛南海地区在气候变化认识与应对中的关键地位,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气候异常及我国旱涝灾害预测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也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水文灾害,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系统,向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提供逐日精细化的业务信息产品,对重大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为我国汛期的洪水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洪水信息,为减少我国气象和水文灾害做出贡献。
一系列突出的研究成果,源于团队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学术沉淀,更源于自觉服务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的使命担当。杨崧经常鼓励团队成员,“不要把科研当作苦差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解决问题,再辛苦也值得!”
团队的科研工作服务于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问题,团队发展了针对大湾区及南海地区的卫星雷达等多项技术,建立了区域高分辨率气象数值预报技术系统,为泛南海地区极端气象水文灾害的预报和防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同时,也为气象、民航、水利等多领域多部门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行业需求服务,为多项国家重大科学试验活动提供了专业的气象保障产品。
使命担当,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中的资深教授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将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传承下去。他们在教学上的用心付出,也收获了学生的暖心回应。
“杨老师2013年回到中大,我也是自2013年8月起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胡晓明是最早跟随杨崧的十人之一,见证了整个团队的诞生、成长与蓬勃发展。
团队的年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风采,他们乐于承担更多的授课任务,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新老成员合力打造国际化一流课堂。
“随着团队慢慢壮大,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有意识地把这种‘家’的感情传承下去。”几年的磨砺,让胡晓明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在团队的培养下,一批优秀的骨干脱颖而出:团队教师获得“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宇翔海归青年英才奖”等教学科技人才奖项,并有5人次获得学院学生评选的“魅力教师”……
此外,团队教师教授的《动力气象学》课程在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3年以来,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杨崧自2014年以来连续七年入选Elsevier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大气科学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面向未来,“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将不忘初心,执着坚守,矢志创新,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的使命担当,争取做出更大成绩。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2/473884.s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科学报】中山大学一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相关推荐
- 我校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十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开幕
- 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医疗队巡回医疗活动——为解放军驻西藏边坝地区某部开展义诊
- 【2019秋季会 ? 学习篇】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大学习】附属第七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次集中学习研讨
- 资讯管理学院学术硕士项目顺利通过英国CILIP认证
- 学校举办本科新生入学及培养安排专题校情通报会
- 我校高水平女子排球队斩获2018-2019CUVA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女子组)亚军
- 我校博士研究生卜熙在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 【我们众志成城】“你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
- 【榜样的力量】读研三年志愿服务3000小时——记国际翻译学院张陆祺
- 中山大学与吉首大学对口合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 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召开
- 【党史学习教育】中山医学院党委、护理学院党委联合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
- 【主题教育·行动篇】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扎实开展调查研究
- 【科学技术奖】中山大学教授团队深耕十三年,开辟骨病防治领域新疆土
- 【榜样的力量】坚守初心,敬业奉献——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韩雪敏
- 孙逸仙纪念医院植入华南首例无导线起搏器(Micra)
- 【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打造多维度党史党建文献学习空间
- 【春季会·学习篇】化学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春季会·学习篇】科学研究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