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党支部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大新闻网12月5日珠海电(通讯员张天华)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日,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党支部围绕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展开学习。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宝贵经验,包括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高度赞扬了双方合作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建议,并展望了双方在未来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提升我国外交格局意义重大,不仅将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稳定的周边环境,更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升级将不仅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其示范效应也会鼓励世界各国摒弃偏见、携手互助、共同努力解决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工党支部姚炯
回顾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历程,习近平主席强调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的相处之道,肯定了双方在共同弘扬亚洲价值观、促进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共同携手应对危机、共同落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倡要倍加珍惜、长久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双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与友好家园的建议,并表达了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共同担起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和报效祖国。中山大学在东南亚区域国别政治研究领域久负盛誉。作为中大国际关系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有幸见证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盛。站在历史的潮头,我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我要努力抓住新时代中国外交所提供的宝贵机遇,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之中,努力为党和国家奉献自身的价值。
——研究生党支部蔡温滨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当时都面临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在过去3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抓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凝聚共识,聚焦合作,克服了双方面临的一个个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快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应对地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携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过去30年双边关系发展的巨大肯定,也是中国“亲诚惠荣”周边外交政策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新时代中大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我决心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将自身研究兴趣与国家利益需求紧密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巩固和发展前辈们取得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党支部凯尤木
三十年来,中国同各东盟国家畅通交流,互惠合作,中国东盟合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性典范。自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我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互、包容互鉴的理念,不断创新多边对话机制,深化区域合作领域。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互利交往到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筑,中国都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共享机遇、共创繁荣,这些经验成为中国东盟伙伴关系持续深化的重要基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东盟将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向未来,以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启发世界,展现中国担当。
——本科生党支部张楚诗
中国—东盟关系经过30年发展,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总结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四点经验启示: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此外,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和五点“共建”建议。相信中国将在总结并实践成功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更好地为中国—东盟合作做贡献,为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
——本科生党支部张思雨
文稿终审:国际关系学院 郭予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党支部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关推荐
- 第三届全国经管类本科生论文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
- 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教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
- 计算机学院举办2020年学科发展研讨会
- 我校附属三院杨扬教授当选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我校赴云南省凤庆县开展精准扶贫与调研工作
- 我校学子黎子君获美国IUPUI大学Top 100优秀学生奖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我校各民主党派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春季会议精神
- 曾木圣教授研究团队揭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机制
- 中山大学2021年医工交叉前沿论坛举行
- 【大学习】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秋季会·学习篇】护理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9年第四次(扩大)会议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高思政课授课水平
- 【春季工作会议?学习篇】教务部召开全体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陈春声书记等校领导到我校附属医院进行新春慰问
- 【我们众志成城】廖珮宇:我只是无数为抗疫而努力的人群中的一员
- 公共卫生学院承办中国首届One Health研究国际论坛
- 我校举行第五届“芙兰奖”颁奖典礼
-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一行来访我校珠海校区
- 【主题教育·学习篇】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二次集中学习研讨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