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榜样的故事】砥砺创新,中国医疗添“爱(AI)”心——记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邰梦云)林浩添,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全国青联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他矢志学医、砥砺创新,获评国家“优青”,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医学领军人才,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等多项荣誉。
矢志学医,迎难而上破难题
林浩添出生于广东揭阳的“赤脚医生”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基层医疗资源缺乏和百姓病痛,“学医、治病、救人、报国”的志向儿时就深深植根于心底。1999年,林浩添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小小眼球可观大千世界,可以在眼睛上动刀、守护光明,这很酷”,2004年,林浩添毅然选择中山眼科中心,从此结缘眼科,播撒光明,笃行梦想。
林浩添教授为病人诊病(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在眼科临床和学术道路上,林浩添勤勉汲取着知识,逐渐从青年眼科医生成长为医学科学家。在中心主任刘奕志教授的带领下,林浩添从2010年开始在世纪难题——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领域下功夫。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团队设计研发了超微创手术技术,并通过激活原组织内源性干细胞的损伤修复功能,实现了功能性晶状体再生。2016年林浩添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该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论文,引发了国际广泛关注。
近年来,林浩添参与、主持多个国家级攻关项目,取得了世界刮目的重量级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0多篇(封面论文6篇),涵盖了《Nature》《Science》《Lancet》《BMJ》《PLoS Med》等国际顶级学术杂志。
砥砺创新,中国医疗“添”“爱(AI)”“心”
“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是每位中山医学子的座右铭,也是林浩添毕生追求的目标。他认为大医精神有两种:一是医术精湛,解决和体恤病患痛苦的医者精神;二是不断探索未知并提升医术的创新精神。如何让我国医疗资源满足人民急剧增长的健康需求?上下求索,破解难题,林浩添握准了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方向,不断汲取前沿知识与临床经验结合,组建团队投身“AI”医疗事业。
林浩添教授在人工智能门诊(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在中心深厚临床资源和研发优势支持下,林浩添牵头创建了国际首个眼科智能专科,并出版《医学人工智能实践与探索》专著,发布首个《眼科标准数据集》行业标准。在国家科技部等部门支持下,林浩添已研发了多项国际首创的人工智能技术(30项专利和软著)并应用于临床: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并在广州开启眼科智能门诊,被IEEE Spectrum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响应党中央号召,研发全球首个视功能评估和近视智能预测系统,为青少年光明保驾护航;牵头完成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中心临床试验,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的标准,被评为“2019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这些突破性成果,促进了医疗资源供给侧改革,助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以及争夺国际领跑地位。
林浩添教授(前排左七)参加全球首创人工智能婴幼儿视功能评估技术新闻发布会(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区”动健康,“一带一路”共筑梦
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林浩添相信通过互联网+AI技术平台建设,可以打破医疗供需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他逐步将眼病智能诊疗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各级医疗机构落地应用,探索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眼病“三级诊疗”模式,极大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连续获得2018和2019年全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最佳案例”。
2019年亚非眼科学会成立亚洲办公室并在广州落户,林浩添被任命为首届亚洲办主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充分发挥大湾区的医疗科技资源优势,提升我国医疗的全球服务能力,林浩添创建“亚非眼科互联网AI诊疗技术研发和应用数据中心”,输出我国的医疗科技和服务,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友谊做贡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席卷全球,林浩添迅速组织了眼科青年“战疫”突击队,发挥互联网+AI诊疗服务避免聚集、切断传染途径、节约医疗成本的特殊优势,把眼科互联网AI诊疗服务送到湖北抗疫前线和全国各地,服务患者近3万人次。
文稿终审:中山眼科中心 夏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讲述榜样的故事】砥砺创新,中国医疗添“爱(AI)”心——记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
相关推荐
- 第十三届中-法土壤污染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院长书记第一课】“水土交融,固坝修道” ——土木工程学院王复明院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 附属第一医院4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广东医学科技奖二、三等奖
- 【榜样的力量】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记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周倩
- 我校学工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 【聚焦升学深造】土木工程学院:聚焦学业发展,助力升学深造
- 深圳市医学会应急与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我校附属第七医院举行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中大化学学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新走实走稳
- 我校击剑队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上再创佳绩
- 我校健儿在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再获佳绩
- 【春季会·笔谈篇】 稳步推进大类培养,多面铸就哲学英才
- 喜报!我校获批全国首批“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
- 陈春声书记带队赴嘉应学院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 中山大学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为祖国献上生日祝福
- 我校肿瘤防治中心刘继红教授、万挺医生原创文章入选《健康报》“2018年度十大最受医生欢迎文章”
- 我校肿瘤防治中心、附属口腔医院与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共建医学科学中心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附属第八医院:在“三个一线”释放红色能量
- 【立德树人】严肃谨慎,严格慎密,测试中心倾心服务全校师生
-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举行专科联盟学术周活动
- 产业集团召开制度建设座谈会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