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教授团队和邓宇斌教授团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3月27日上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召开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我校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教授团队因在个体化、精准化胃癌综合治疗上的突出贡献和研究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邓宇斌教授团队《脊髓损伤修复新疗法的研究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课题获二等奖。
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何裕隆教授团队:精准个体化手术治疗技术,让胃癌治疗效果国际领先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50%。然而,我国约9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预后差,术后易复发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仅37%。何裕隆教授团队在国内推广胃癌标准D2淋巴结清扫术,并创新性提出脉络化立体化淋巴结清扫术式,胃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展期胃癌5年总体生存率达61.4%。
此外,研究团队还创建了胃癌个体化预警系统,提高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率;同时,发掘胃癌个体化靶向治疗新的靶点,为临床转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各医学中心胃癌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对推动我国胃癌个体化精准诊治模式的发展,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宇斌教授团队:揭示脊髓损伤修复机制,探索脊髓损伤新疗法
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脊髓损伤后,内部微环境存在很多限制和阻碍神经再生的因素,营造一个良好的再生环境来正确引导残存神经元的延伸是重要的治疗策略。邓宇斌教授团队通过去除神经再生的抑制因子,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元,从去除神经抑制因子的角度揭示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和新的治疗途径;以水凝胶作为修复支架及发挥Lingo-1 shRNA慢病毒载体递送作用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在国内首次应用改进合成的Gd-DTPA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用MR追踪其迁移分化。
本研究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和神经再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并对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从2013年起,该研究成果在数家三级甲等医院均得到大力推广使用,为脊髓损伤病人带去福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教授团队和邓宇斌教授团队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相关推荐
- 【教育教学成果奖】群体指导加轮转,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 粤剧传承与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暨粤剧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
-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教授一行到访我校
- 厉害了!“天琴计划”团队首次获得月球上全部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
- 我校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和优秀成果获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表彰
- 【经济日报】中山大学主办2021海峡两岸暨港澳互联网发展论坛
- 【我为群众办实事】胸怀“国之大者”,肿瘤防治中心为群众办实事、开新局
- 【院长书记第一课】法学院黄瑶院长、李明章书记讲授思想政治第一课
- 【聚焦深圳校区】深圳校区即将投入使用: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同向同行
- 我校召开会议部署2021年寒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以史鉴今,勠力向前——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开展党史专题学习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学校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积极响应“人才强国”动员令,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中大力量
- 【主题教育?行动篇】中山医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院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
- 【党史学习教育】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 【发扬五四精神】青春当与国家共奋进
- 【主题教育 ? 学习篇】孙逸仙纪念医院抓实主题教育理论学习
- 附属六院王磊教授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天琴一号”卫星地面应用评估系统总体建设方案评审会顺利召开
- 山西大同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存根教授率队到我校附属第七医院交流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