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果奖】精准定位,“MINE”系人生,中山大学生物学新生综合素养教育新范式初显成效
新闻网讯 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19年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张雁教授、崔隽教授和张以顺副主任等11人共同完成的“基于MINE理念的生物类专业新生综合素养教育范式的构建与创新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新时代的本科教育,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坚持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性教学之路,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如今,新一轮的产业浪潮深刻推动着生物科技的创新发展,并不断改变社会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准则,国家更加迫切需要有历史责任感、有担当、有创新能力、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推动科技发展并站在行业第一方阵的优秀人才。新的历史形势让我们重新思考生物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教育范式,并针对凸显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及其路径。
发现问题所在 精准定位“目标视图”中的课程坐标
近几年来,成果团队对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质量开展了研究,发现了三方面比较凸显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整体观,所获得的知识难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往往被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够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持续的教学改进相对缺乏,教师“单声道”教学,学生“单频道”输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不足。三是教学内容中普遍缺少对方法论的传授和探究,大多学生对科学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缺乏对科学问题的独立见解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新生自入学起就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和新的生活,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大学一年级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完成从中学生到本科生的角色转变,确定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为今后的成材之路铺垫基础。成果团队于2015年开始对生物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尤其强化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以新生研讨课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结合生命科学史、生命科学引论、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安全、科研训练等一系列科学素养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及第二课堂课程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培养方案,使每门课程在整个“目标视图”中更为精确定位。
重新定义内涵 提出面向综合能力提升的MINE理念
团队首次提出了生物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MINE”理念,即要让学生有使命感(Mission)、创新力(Innovation)、见解力(Notion),并愿为实现目标而奋斗(Endeavor),构建了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新生素养课程体系,形成了生物类专业新生的教育范式。
提出能力要求:MINE为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的使命感(Mission)、创新力(Innovation)、见解力(Notion)和奋斗精神(Endeavor)。
提出教育主张:MINE有“矿藏”之意,要求教师像挖掘矿藏一样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光发热。
提出教育立场:MINE有“我的”之意。学生是小家的,更是国家的。我们办教育必须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MINE理念 构建新生素质课程体系和教育范式
为了培养有历史责任感、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类人才,团队构建了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新生素养课程体系。
基于MINE理念,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使命感、创新力、见解力和奋斗力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能力导向、全方位育人、个性化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MINE思想,遵循理科人才教育规律,逐步开设了生命科学史、生命科学引论、新生研讨课、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及第二课堂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形成生命科学整体观。
基于MINE设计,在大学一年级这个重要的人生转折期,让新生多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生命科学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因此而设计的新生课程都是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基于MINE思路,构建了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群,建立了第一个粤港澳生命科学创新性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并于2015年获广东省教育厅认定,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校内外师资的融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强化了学科与双创竞赛的社会及产业需求,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注重过程管理 建立多维一体式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团队在课程管理和质量文化建设中落实“MINE”理念,提出并实施过程与结果并重,能力和知识并重的多维一体式综合考核;建立针对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校内校外有效衔接,全面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同时不断完善课程管理机制,以质量标准建设为抓手,落实教学关键环节的严格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文化和学习文化。
MINE理念的引领 提高师生的综合实力和平台辐射力
自成果实施以来,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353项,每年自主设计的创新性实验100余项,本科生自主或参与发表论文170篇,获学术类挑战杯奖励163项。iGEM软件队SYSU-Software与实验队SYSU-China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上多次获奖,斩获13项金奖和最佳软件项目大奖。由我校教授指导的创业项目连续获得“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本科生参加科考或冻害调查、有害生物防治、中药资源调查等超过500人次,涉及三清山、丹霞山、井冈山、罗霄山脉等60多处自然保护区或试验基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尤其为“三清山、丹霞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井冈山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依托生物博物馆,学院本科生讲解员为中小学生和市民提供科普服务超过20万人次。
MINE教育范式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团队成员于2017年获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8年获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期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1个,协同育人平台1个,并完成6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自2015年协同育人平台认定以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参加联合实践教学。每年的高中生夏令营、中学生物学教师培训和广东英才计划,都是以协同育人平台为基础开展的实践活动。2018年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十周年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16所高校的教师对新生教育MINE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成果的强大辐射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教育教学成果奖】精准定位,“MINE”系人生,中山大学生物学新生综合素养教育新范式初显成效
相关推荐
- 践行医改 当好健康“守门人”——附属第八医院200余名专家加注全科医学执业
- 校党委书记陈春声带队赴凤庆县调研推进2019年定点扶贫工作
- 【春季会 ? 院长书记笔谈(十三)】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培养卓越新工科人才
- 国务院副秘书长李宝荣同志一行来我校调研
- “中山大学汪淑钧奖学金”设立 将助力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
- 孙逸仙纪念医院庆祝185周年院庆图片展正式开展
- 陈春声书记一行赴我校坪石办学旧址调研
- 【聚焦十九届四中全会】我校机关党委举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 【三大建设】以“三大建设”推动立法科研、智库与人才培养
- 【聚焦研究生教育】海洋科学学院传达学习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国亚萍副书记一行赴连州柯木湾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
- 我校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主任程焕文教授当选连任国际图联(IFLA)管理委员会委员
- 我校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当选新一届国际旅游研究院会士
- 国企公开课100讲中山大学专场举行
-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科学研究技能特训营”活动
- 【春季会·学习篇】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榜样的力量】彰显表率功能 发挥模范作用——记岭南学院经济系教工第一党支部
- 【我们众志成城】校工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 子时征召闻令而动 我校附属第八医院党员先锋队深夜驰援封控区
- 医学院召开本科教研室教学工作会议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