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闻公告 >

创新特色党建项目,拓展思政课教学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杨浦区控江街道开展党建联建

2021-11-29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

11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郝云教授、教工第二支部书记范静老师、韩炯老师和卞梁老师带领十几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前往杨浦区控江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观访谈,深入实际了解社区居民生活状况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状况。此次活动既是特色党建项目活动,也是区域化党建活动,是结对党支部活动,也是思政课改革2.0方案实施活动,还是劳动教育活动。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大厅的各种设施构成以及处理业务的流程,并详细介绍了服务行业规范,接着带领大家进入刘海燕劳模工作室,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刘海燕的劳模事迹,并对团队的服务内容以及运作流程进行细致的讲解。工作室中陈列的众多荣誉证书,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居民对刘海燕及其团队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可。

从工作室出来,工作人员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大厅里的办事窗口和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仔细聆听自助机的业务系统和操作流程之后,同学们也积极的上前操作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感慨自助机办理业务很方便,也能大大节省窗口排队的时间。

了解了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之后,师生一行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二楼会议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同学们积极向工作人员询问相关问题,工作人员耐心的进行回答,老师们也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式教育。工作人员还分享了她们在处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但顺利解决的故事,同学们听完纷纷感慨基层服务人员的不易,也由衷的尊敬基层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交流结束,工作人员又带领师生一行至三楼参观革命史迹图片展和社区数字美术馆。同学们无不惊叹于杨浦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也深刻的体会到社区服务不光改善了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对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对于社会保障服务有了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也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社区工作者们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与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开展工作,严格遵守服务行业规范,使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弘扬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此次实践教学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教学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机械理论灌输,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行”的转变和升华。


学生感言

21级会计2班 孙骞:今天我们跟随范老师参加了杨浦区控江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观访谈活动,我们参观了服务大厅的窗口设置、人员配备、和服务中心的特色服务小组燕子救助创新工作室,了解了服务中心的人员配置和服务范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服务中心的先进程度,几乎所有的服务都有智能化的设备参与其中,一开始我甚至有一种来到银行的感觉,平时进行业务办理时,可以使用智能化的机器,或者通过一些手机软件网上办理,非常方便;与平时去的一些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完全不同。而从控江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走出的燕子救助创新工作室也让人耳目一新,由刘海燕老师带领的救助小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八大工作方法,我认为这些社会保障工作者为当地街道居民带来的不仅是一些经济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份安心和踏实,以及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看到百姓的生活有这样一群人帮衬保障,看到一些生活上的细枝末节如社保卡的办理居住证的积分等小事被规定的十分有序,我不禁觉得十分踏实。同时这次思政课老师采取的实践教学的方式让我也觉得受益匪浅,我们上课的地点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室,而是放到了现实生活之中,跟随范老师走到社区里,通过参观访问,采访和听工作人员讲解的方式,了解现实的情况,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切实改革成果和变化,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感受。


21级会计2班 邵一诺:在今天思政课实践活动中,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了杨浦区控江街道进行访谈活动,街道工作人员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燕子团队的创始人刘海燕女士,并从刘主任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引入,向我们介绍了街道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包括自助取号服务、窗口分工、户籍等服务,以及工作过程中受众广办事快、工作人员要求高等特点,让我震撼于基层服务点的的高效、有效、有序。随后,我们来到二楼,与周友毳主任进行了交流,询问了许多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公租房、居住证等问题,共同探讨了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实践意义,周主任还为我们分享了她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以及她耐心解决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她工作的不易,更感受到她作为基层工作者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的人道主义情怀。我们还欣赏了杨浦的非遗——麦秆画,体会了在有序化治理下街道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宁静和谐的氛围。这次活动让我切身体会了基层街道居民服务点的优秀组织能力和全心全意服务民众的人文关怀,或许也为我毕业后的去向提供了新选择。同时也很高兴能再一次参与到思政课的实践中来,与思政课教学一同走出去——走出校门、走到社区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1级会计1班 边柳娜:今天,我们跟随马院老师们的步伐,参观了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街道居民服务处。在那里,窗口分工明确且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十分高的工作素质,争取让居民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服务。而且在街道服务处三楼的文化参观馆处,我们看到来自控江街道各处人民的作品,也看到了杨浦区非遗麦秆画。这让我体会到,在关注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国家也不忘记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关心。在这里,思政课本上平铺的一段段话变得立体,我们从课堂走进社区,走理论走向实际,从浅显背诵到深刻理解。这次的社区实践之旅,真让我收获颇丰。


21级统计3班 尹平然:今天跟随老师们去了杨浦区控江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观访谈,也了解到了很多我曾经不曾接触到的东西。

一进门其实就能感觉到这里的祥和气氛。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被老奶奶推着,由工作人员在旁边引路讲解,前台也有耐心的工作人员为办理业务的人员登记等。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也了解了很多。他们继承前人优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坚持为社区居民最好的保障服务。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他们开设了14个服务窗口,从取号到叫号再到窗口服务,整个流程清晰简明。服务群众也十分广泛,上至老人下至青少年。甚至开通全市通办,网上办理业务等,力求给群众最便捷、最周到的服务。在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时,他们也会集思广益,从中制定出一个综合性最强的方案。座谈会上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了他们救助帮扶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感人故事。

座谈结束之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三楼的文化活动中心,这里陈列着社区内居民的优秀文化作品,有书法、绘画、泥塑等等。从中不难看出,这个社区内居民良好的文化素养与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

通过这次访谈,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的和谐其实并不只是书本上呈现的那么简单,它往往需要很多这样的基层服务来支撑运行。尽管这里的工作人员必须承受着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他们也会以最热心的态度来服务每一个群众。我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到这一方面。


21级统计与管理学院 李佩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郝云老师及几位思政老师的带领下,我于2021年11月26日下午参观了位于杨浦区的控江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在进入服务中心之前,我就被服务中心的外观震撼了,与我脑子里固有的服务中心的形象大不相同,这栋高楼既气派又美观,后来了解到这栋楼原来是农业银行旧址。进入服务中心之后,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以及一些机器的使用。不得不感叹: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着实越来越便利:以前办理业务需要百姓自己跑部门,跑窗口,一天下来竟办不成一件事,如今办理业务,百姓只需在综合办理窗口办理即可,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不仅如此,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网络办理服务,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相应的服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自助办理业务的机器,或是与医保办理相关,或是与政策查询相关,总而言之,该服务中心的服务就是:快,好,全。

之后,我们一行人到了二楼倾听该服务中心周主任的介绍以及答疑。耐心的周主任介绍了不少有关低收入人群以及劳教释放人群的政策。在认真倾听后,我学习到了不少时下国家对城镇困难人群的政策扶持以及补贴,还有一些住房优惠政策。通过学习,我切实体会到了我国政府对百姓的关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无奈,他们在面对一些困难群众的无理要求,甚至是无理取闹时,仍要保持冷静,热心服务,在此,我要手动为那些苦苦在一线付出的工作人员点赞,道一句:“你们辛苦了!”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美妙且极富体验感的参观,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民生政策以及服务,也了解到了该服务中心的业务状况及工作人员的境遇,祝愿服务中心越来越好!


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刘合源:11月26日下午我跟随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来到杨浦区控江区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参观。进入服务中心,被前台的“便捷 透明 亲民”六个字吸引住了。中心环境整洁,居民们有序取号、排队、咨询……

走进“燕子工作室”,看见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们,她们荣誉满身:市先进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仔细读读她们的寄语,她们的工作经历,她们对团队的期许,或许更加能够感受到这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是真真切切地把“为人民服务”“帮住居民办实事”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准则。在一张张相片里,我们亦能感受到这些荣誉背后,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一心一意的服务。最难的工作是对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多、烦、杂,在加上部分居民的不配合,使得群众工作往往难以展开。而燕子工作团队,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做幸福的工作,将群众的幸福值和自己的幸福值挂钩,工作过程中处处想着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正是这样的服务奉献精神成就了这样一只优秀的团队。

在会议厅,听周书记向我们描述她们的具体工作:孤独老人身患重病,没钱医治;膝下独女不愿抚养,怨气冲天。为了处理老人家的矛盾,周书记的团队连连给老人的女儿做思想工作,最终女儿接受了父亲,父女关系得到了改善,老人的治疗也得以进行。

据周书记说,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她们的工作就是处理各种各样的居民问题,居民问题得到解决,她们很开心。言语间,我们能够体会到基层干部们真心实意想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我们也感叹政府部门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等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离开服务中心时,再次看到“便捷 透明 亲民”,更加体会到服务中心的办事宗旨,同时也高兴于有这样的团队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不断努力着。


(供稿:范静、朱家欣,供图:范静、朱家欣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29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创新特色党建项目,拓展思政课教学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杨浦区控江街道开展党建联建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