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闻公告 >

读书日里话读书——学校举办通识大讲堂讲座《如何读书才能抑郁而痛苦?》

2021-04-25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

4月23日晚,上财通识教育中心与团委素拓部协同举办的通识大讲堂讲座《如何读书才能抑郁而痛苦?》于武东梯七如期举行。本次通识讲堂由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振兴教授主讲。

世间名人志士对读书都有过自身的解读和方法,有人推崇精读有人偏爱泛读,关于读书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些甚至还存在着冲突。为了给出更有普适性的回答,本次讲座中,黄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和启发式的故事,用五条“四字真言”为同学们总结致使读书变得“抑郁而痛苦”的原因,希望同学们能反其道而行之,回避开这些致痛点,在读书中体味心流、收获乐趣和知识,以对抗思维的熵增。

讲座伊始,黄老师与在座同学们就“纯粹功利”现象进行探讨,直言人类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受功利性影响的,我们需要肯定其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但是在面对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时,纯粹的、急切的功利心很大程度上会干扰我们对于全局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临时而紧急的学习和读书往往只能解决个案甚至引发更大的问题,导致事倍功半的现象。对于如何对抗这种纯粹功利的思想,黄老师表示可以将问题细化并逐渐理解根源矛盾,在点滴积累中收获。

黄老师认为,很多时候同学们在阅读中感到焦躁甚至痛苦,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节奏。古人有云“贪多嚼不烂”,找到适合自身的读书节奏,循序渐进,夯实基础,从简到繁,切勿“不求甚解”,认识自身的能力和进度,是读书时不可缺少的一点。因此,黄老师建议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随着自己的知识储备水平来调整阅读节奏,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阅读,往往从第0页到第1页很痛苦。在讲座上,黄老师也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为大家分析背后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解决办法——“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建议同学们,可以从每天阅读一两页开始,用固定的、易完成的小目标,来摆脱这种启动困难并持续前进。当迈出步伐,习惯会逐渐改变生活,改造自我。

黄老师表示目前大家学习的大都是抽象的感念,需要以理性来认识问题。但是,往往我们以感性认知,多维度考察,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帮助我们长期记忆。因此,黄老师认为在面对抽象性概念的时候,案例和背景缘由等感性存在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最后,黄老师还提及时下流行的网络爽文与短视频,指出,虽然观看的时候畅快刺激,但是其中虚幻的情节会在无形之中提高我们对现实生活、对阅读的期望值从而带来痛苦。阅读经典或较为学术性的文字依旧会给人带来满足,但两相对比即被淹没,人自然地就趋向更“爽”的事物,对读书感到枯燥乏味。这并非是读书带来的痛苦,但我们需要警醒,理解这些刻意制造的密集快感并不是读书的真实快乐所在。

在与同学们分享的过程中,黄老师直言阅读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认为当同学们找对方法后,阅读会有“心流涌现,延迟满足”之感,可以在阅读中实现忘我的思考,收获长久的满足。就读书本质而言,黄老师提出“阅读可以帮助对抗思维的熵增”的观点,认为阅读能够让我们对新鲜事物永葆热情,敢于探索,与时俱进。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胡雯西(学) 申婕 常诚供图:胡雯西(学)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5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读书日里话读书——学校举办通识大讲堂讲座《如何读书才能抑郁而痛苦?》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