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大学 > 新闻公告 >

研工部云战“疫”第三场直播活动连麦校奖得主

2020-02-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本站讯]2月14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继续进行网络思政课堂第三场——云战“疫”之连麦校奖得主活动。活动邀请一校三地十位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直播互动,分享疫情期间将科研和生活结合的心得,同时解答了作为科研“达人”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论文写作与发表、考研与考博等方面的经验,与同是“宅家不延学”的两万余名在线“围观”研究生同学互相鼓励,律己护校,共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校长奖学金得主的到来让直播间满载假期在家科研的积极阳光,但也不乏调节生活的创意妙招。晶体材料研究所2017级博士研究生郗淑萌介绍了自己“工作量设定”学习法,也分享了舒缓压力和情绪的静心桌面小游戏——简易折纸;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吴方建有一套任务管理技巧,建立欲望清单和任务清单,把完成一件事情的愉悦程度和占用精力做成能够分析得失的每日流水账,还畅谈了在家做室内力量训练的动作和方法。

与科研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学霸”互动,观众同学都很关心“同样都是24小时,同样都是几年研究生生涯,如何发表数篇论文,拉开与周围人的差距?”对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郭洋洋作为多个CCF-C、CCF-B类期刊及会议审稿人,认为“论文反复被拒是多数人攻读博士历程的缩影,科研论文从无到有是变加速过程,前期打基础时间多,而随着对本方向文章阅读得越来越多,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某一科研任务及想法可以命中什么质量的期刊有了把握,则发表文章也会有爆发”;数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程杨杨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定导师以及研究方向之前,应当自己主动做调研,选定方向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严格执行学习时间表以平衡身心,“理想化的科研应该是在放松和低压的环境下做出来的”。

发表论文的基础是文献研究,而活动中几位主播都分享了关于文献检索和阅读方面的实战收获。如2017级硕士研究生吴睿佳有自己总结的一套筛选和整理文献的四原则,另外,他还仔细分析了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的区别,使在场观众纷纷互动留言“非常实用”;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刘艳菲则建议考古系同学们可以在校友学术群内多多求助,大家都热心提供帮助;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吕兴帅分享了文献阅读技巧,“阅读文献时先看综述、搞清概念,后看论著、掌握方法;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有的放矢,条理清晰。

正值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阶段,相关专业的校奖得主同学们还分享了投身志愿服务的小故事。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刘胤岐积极响应所在团市委的号召,在线上志愿者群里做了心理疏导、工作协助、后勤保障等工作;临床医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刘佳,报名了家庭所在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志愿小队。

在被问到对参与活动的感受时,刚被录取至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冯玉鹏说,“同学们即时留言的内容都是目前非常关切的问题,如‘申请博士’,换位思考,如果是去年的我,肯定非常渴望有这样的交流机会,能少走弯路,避免雷区。直播结束后我还收到了许多同学的留言,很开心以我个人考研复试、读研学习进程、申博过程的经历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戚学儒是一名全程在线观看的观众,“学到了学习技巧、时间安排、生活态度方面的独家干货,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会积极去面对马上到来的毕业论文开题”,他补充到,“学校在这个战‘疫’特殊时期安排这样新鲜、实用、高效的直播活动,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用心,一定在假期中珍惜时间,提升自我。”

本场连麦研究生校奖得主是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云战“疫”系列直播继1月31日连麦十位辅导员、2月7日连麦导师后的第三场活动,不仅是奖助育人工作的全新尝试,也是对广大研究生“延期返校不延期学习”的内心鼓励与压力疏导。交流嘉宾涵盖一校三地十个学院,文理工医多个学部,以“云”为桥,见屏如面,这种特殊战斗时期的线上思政课堂便捷灵活,亲切真实,为更多研究生传达着励志而动情的“山大温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研工部云战“疫”第三场直播活动连麦校奖得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