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中心成立大会暨医工融合研讨会举行
[本站讯]11月16日,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中心成立大会暨医工融合研讨会在千佛山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柴天佑教授,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张元亭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致辞中,樊丽明表示,智能医学工程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改变长期以来的医学思维模式、诊疗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也将引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方位变化变革。山东大学拥有“齐鲁医学”百年医学品牌与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工程学科,在发展智能医学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医工融合优势;深度整合学校医学和工学优势资源成立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契合了国家在智能医学领域的战略布局,体现出对接国家社会重大需求的山大担当,是切实提升“服务山东”能力、培养医工交叉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医工融合技术新高地探索的生动实践和抢占学术制高点、助力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樊丽明对中心的发展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是要凝聚最大合力,努力汇聚人工智能与医学相关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潜力,加快推动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试验田,为学校科研组织模式、团队运作机制、学科交叉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等综合改革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三是要坚持追求卓越,力争产出一批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开发一批亟待突破的先进临床诊治关键技术,培养一批智能医学工程专门人才。
柴天佑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智能医学工程中心的成立是山东大学顺应学科汇聚、交叉融合发展世界潮流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在智能自动化时代,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优势,为从事医工融合专家提供高端学术平台,从而将为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提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催生新的人工智能与医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范式变成可能。他殷切祝愿中心早日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张元亭院士在发言中回忆了其在山东大学读书的美好往昔,表示在已经到来的智能与健康时代,以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需要全面整合医学、数学、工程和技术等学科的综合力量来解决医学和医疗问题,并将原始科研创新融合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实际应用中。张元亭建议,中心建设应面向三个“一流”:要建设成为引育一流人才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要发展成为产学研用一体的一流单位,在国际化等方面做出示范;要定位为能够引领大健康产业、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一流阵地,取得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中心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不仅要从人工智能应用层面上做出创新,而且要在阐明智能原理上取得原始突破。
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代表共建单位齐鲁医院致辞,介绍了齐鲁医院的基本情况,从临床角度说明了发展医工融合的迫切需要,表示齐鲁医院将从临床医学资源、临床问题以及智能技术解决临床问题的转化落地,积极支持智能医学工程中心的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用于临床实际,进而形成闭环,贡献齐鲁医学的积极力量。智能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聪作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他表示,研究中心将以临床需求为驱动,为高水平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支持与服务,促进医工交叉与融合,推动智能医学工程相关学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快速发展,取得具有中国印记的新概念、新学说和新标准,助力健康山东和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为天下储人才,为人民谋福祉。会议由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党工委书记、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刘洪渭主持。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事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吴臻出席会议。
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是校级直属科研机构,挂靠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齐鲁医院共建,是山东大学适应“健康中国”战略发展需要,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各项战略部署,聚焦聚力“双一流”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和医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实质性举措。中心的成立对深度整合学校医学和工学两大学科门类的优势资源,提升学校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基础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培养医工融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增强服务山东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推动智能医学、医疗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医工融合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柴天佑院士作了题为“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报告;张元亭院士作了题为“心脑血管健康工程:从智能可穿戴传感系统到使命2025”的报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作了题为“从生物智能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顾宁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化医药铁基纳米材料”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蓝宁教授作了题为“神经康复中人工智能与神经智能的融合”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刘跃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垂直应用与视觉技术”的报告;山东省立医院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任王锡明教授作了题为“现代医院互联网建设与大健康管理”的报告;日本立命馆大学陈延伟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医学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研究”的报告;天津大学何峰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医学工程-医工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的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侯增广研究员作了题为“康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方法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光林研究员作了题为“外周神经-肌肉-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耦合机制及康复研究”的报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程雷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骨科的融合”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教授作了题为“单细胞生物传感和药物递送纳米技术”的报告。专家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分别展望了智能医学工程不同应用场景与发展前景,对山东大学人工智能与医学的融合发展寄予厚望。
|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山东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有关负责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全体师生共百余人参加活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山东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中心成立大会暨医工融合研讨会举行
相关推荐
- 郭术涛研究员做客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端学术讲坛
- 寒假报道(12):设备与平台服务工作不停歇
- 山东大学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
- 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暨司法部山大共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签约活动举行
- 珍惜粮食,童心同行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
- 战疫在一线(35):山东大学首批援湖北医疗队凯旋
- 资实部党支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山东大学开展研究生复试准备工作督导检查
- 电气学院承办第5期(总第927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 山东大学一校三地研工战线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 山大二院?举办乳腺癌诊疗规范化基层行项目
- 附中领导春节前夕看望离退休老领导
- 物理学院有机光电子学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物理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寒假报道(11):开展慰问留校学生工作
- 山东大学召开校史馆设计方案审核会
- 苏州研究院传达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
- 海洋学院李霞教授课题组在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一班开展强院兴校专题研讨
- 邱伟云副教授谈数字人文与传统文史研究的新世纪学术史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