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大学 > 新闻公告 >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讲座举行

2019-10-29 0 新闻公告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本站讯]10月24日晚,汉语国际教育系列讲座“汉语二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于国际教育学院一楼报告厅举办,主讲人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宗世海教授,副院长王彦伟主持讲座。

宗世海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主流汉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引出有关的研究背景。他指出,本着让教学回归技能、回归习得的原则,现有的汉语教学课程可以适当简化,综合当前有关二语学习、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法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来看,二语教学研究呈现出舍弃结构为纲,改用功能为纲或多种大纲并举的趋势和将课程、教材改为“听说+读写”的趋势,但二语教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研究语言要素教学的多,研究语言技能教学的少,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概念不一的情况。鉴于此,他提出以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等为统领的教学模式,并论证了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宗世海教授分析了“听说-读写”模式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原则,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听说课程与读写课程的内部配合以及相互配合,在教师选配上要注重分工与配合。接下来,他结合实际教学经历,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下优质训练法展开介绍,包括“听说一体”操练法、“读写一体”操练法和“听说-读写”配合操练法。他认为王初明的“写长法”在实践中成效显著,建议同学们学习并灵活运用。

宗世海教授认为,教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大量实验,为了让同学们意识到实验在研究中的地位,他重现了关于“如何通过新模式及相应方案改进二语教学”这一主题的实验,该实验的零假设为采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无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备择假设为采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设计目标为第一学年结束时,实验班90%通过HSK5级,第二学年结束时,实验班90%通过HSK6级,并且在第一、二学年末总评成绩优于对照班,形成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实验过程,宗世海教授通过一些数据证明了该实验的有效性,例如,他以马来西亚某初中汉语教学为例,发现写作训练与课文体裁内容脱节。他以自己教学课堂写作为例,证明“写长法”对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积极影响。最后的实验结果是平行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总体效果明显,第一轮实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

在讲座中,宗世海教授多次建议同学们以后做研究尽量通过实验来操控,追求实证就是原创。通过整个实验展示,宗世海教授再次传达了他的思考与建议,包括建立“听说+读写”模式、建立语用为纲原则、重视汉语教学质量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和效益、实践“听说+读写”系列分级教材、借助翻转课堂方式施教等。

讲座最后,宗世海教授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实验过程和“写长法”的有关问题,他勉励同学们在尊重理论的科学性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实验研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优化研究设计,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讲座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