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大学 > 新闻公告 >

文学院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村问题”学术对谈会

2021-04-22 0 新闻公告 来源:山东大学新闻网

[本站讯]4月19日,“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村问题”学术对谈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召开,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驻院专家杨争光先生、山东大学政府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树凯,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帅、副院长李剑锋、副院长马兵、院办主任沈文,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叶诚生、丛新强、史建国、邵部等教师参加对谈会。对谈会由文学院副院长黄发有主持。

本次对谈的主题是现实政治与文学想象的融合,内含许多学术生长点。

赵树凯谈到,从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到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农村问题中的土地问题是中国现代史的核心动力。土改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重新分配了土地,二是区分出不同的社会阶级,共产党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确保了政策的快速推行,但在小部分地区也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他认为文学不能机械地响应政策,而应通过忠实地反映现实,对政策制定发挥调整和补充的功能。

杨争光谈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接地气”“深入生活”就成为衡量作家的标杆。他以柳青、浩然对农业合作化的态度为个案,深入分析了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张力关系。在改革开放推行土地联产承包以后,农村又面临“空心化”“留守儿童”“农民工”等新的问题。简而言之,最重要的问题变成了城乡关系的问题,这涉及到一批“农裔城籍”人的精神归属与价值认同。今天的文学应该建立健康的怀疑精神,找寻自我,以更加成熟的姿态书写农村。

对谈中,杨争光和黄发有讨论了文学媒介的话题,杨争光认为野蛮生长的网络文学和声像技术将大大冲击文学的现有格局,黄发有指出电子时代的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面临新的限制。讨论环节,李剑锋就汉语新诗的发展问题与杨争光交换了意见,杨争光认为新诗蔑视一切规范,古典诗歌的范本作用越来越小,李剑锋指出诗歌无论新旧,都离不开对内在韵律的理性把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文学院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村问题”学术对谈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