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论坛在济南举行
[本站讯]12月13日,由中国科协、山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黄河发展论坛、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18次研讨会、第四届鲁青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分论坛四:“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在山东大厦淄博厅进行,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徐海亮、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南京大学张捷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等19位专家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作了主旨演讲,来自社会各界的40多位代表参加论坛。
本次分论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题为“黄河文化与遗产活化”,由山东大学江林昌教授主持。水利部减灾中心客座研究员徐海亮作了题为《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水沙变化及治理》的主题报告,阐述了环境学视角下从古至今学者们对黄河水沙的认识、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变化,指出现阶段黄河来沙明显下降,但资源与环境的矛盾依旧是当代黄河治理的关键。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作了题为《黄河改道的区域地理效应与故道遗产活化》的主题报告,讲述了黄河改道与地貌演变对苏北平原的改造,提出要想活化黄河故道遗产,就要重振黄河精神、打造黄河IP、打造黄河休闲体验带,呼吁将黄河故道(苏皖段)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范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研究员作了题为《黄河下游文化遗产与考古研究》的演讲,认为以黄河为主形成的水路网络对黄河下游生态环境、农业文明发展和文化交流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黄河的惠予形成了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和文明化进程,指出考古学对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作用。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作了题为《文旅融合视野下的黄河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指出要从黄河文化、文化遗产、文旅融合等角度进一步凝练提升黄河文化之魂,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研究发掘黄河文化,并将黄河作为整体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胡英泽教授作了题为《讲好具有中华文明意义的山西黄河故事》的主题报告,提出要处理好黄河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防止黄河历史文化研究的泛化;要认识到黄河的重要意义,推进黄河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化;研究要有标识度,要体现中华文明的基因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明与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化和发展:全球化的视角》的主题报告,他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出要通过对标国际、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地理标识来塑造黄河文明的全球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大卫作了题为《把握好黄河文化的精神特质》的主题报告,通过解读“中华文明的根和魂”,讲述了黄河文化的概念与特殊意义,回答了黄河文化的根在哪儿的问题,并呼吁多学科共同推进黄河申遗进程。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教授作了题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母亲文化与“圣河”形象打造》的主旨演讲,指出黄河作为母亲河、圣河的精神提炼和族群凝聚力的打造,需要通过特定的载体形成符号化象征和特定的活动形成仪式化的精神寄托。宁夏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磊作了题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主旨演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背景出发,讲述了非遗保护的现状及国家、省域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黄潇婷教授主持,主题是“黄河文化与文旅高质量发展”。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作了题为《破解黄河文化发展悖论,推动黄河文化融合发展》的主题报告,提出了关于黄河关系之间的几个悖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这个关系的几点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白凯教授分享了《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相契合,阐述了黄河文化的内涵和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贾国静副教授作了题为《黄蓝相会——清代黄河尾闾治理的生态史考察》的主题演讲,从生态史的角度阐释了清代尾闾黄河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折射了人为干预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纠缠,这些黄河治理实践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黄潇婷教授分享题为《以个体生活方式视角看大河文明与文旅融合创新》的演讲,主要从黄河文化与旅游如何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旅游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体验需要专门研究与设计,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是变形与加工的过程。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陈雪香教授作了题为《鲁西南先秦考古与黄河文明》的主题报告,分享了鲁西南地区遗址中与黄河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指出先秦社会与黄河共处的历史经验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如何把这些历史经验转换为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大众,需要多学科的长期合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作了题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的环境考古新思考》的主题报告,从环境考古的角度阐释了环境变迁对黄河文化的影响、史前到商周苏鲁豫皖先民对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出这一区域的环境考古应该组织重大课题开展相关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地科院侯光良教授作了题为《人类在青藏高原永久占据时代的探讨》的主题报告,展示冬给措纳湖遗址的发掘成果,揭示了黄河上游高海拔地区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人类活动信息,指出黄河流域古代社会的多元适应特点。山东大学王广振教授作了题为《IP开发:讲好黄河故事的山东篇章》的主题报告,提出要站在山东的视角上讲好黄河故事,提出要把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融为一体,讲好黄河故事的山东篇章迫在眉睫。青海师范大经济管理学院薛华菊教授作了题为《黄河流域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河湟文化与黄河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实现文化振兴。
本次分论坛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管理学院承办,论坛围绕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这一主题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在汇报交流中分享了真知灼见,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加深了参会者对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贡献了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论坛在济南举行
相关推荐
- 图书馆选派馆员参加高校科技查新员培训班
- 基础医学院张利宁教授团队在免疫分子与自噬调控领域获得新进展
- 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市长孙述涛到山大地纬公司调研
- 山东大学完成综合评价招生考试工作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召开学科建设指导工作会议
-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山大二院承办2019山东大学重症冠心病论坛
- 南京师范大学代表团来山东大学调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单霁翔做客大家讲坛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 审计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
- 郭新立赴河南确山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 王培会教授联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蒋雪梅团队发现SARS-CoV-2在产生特异性抗体的COVID-19患者体内长期存在
- 青岛校区举行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议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陈宝生同志在教育部直属系统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
- 湖南大学科研院赴山大深圳研究院调研座谈
- 北京师范大学朱志平教授作“国际汉语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专题讲座
- 合作发展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 儒学高等研究院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