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特色新闻学为引领,为《新闻史论》课程教学打上鲜明的中国底色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为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应然选择。为此,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启动“研究生课程思政”专项计划,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通过六大类课程思政立项探索,在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和学校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研·课程思政”系列报道,选取有关单位在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思考、特色做法、典型案例,予以发布,以资借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新闻学基于中国新闻工作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对《新闻史论》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新闻史论》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创新《新闻史论》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路径?鉴于“历史的当代性”“如何解释历史”成为影响主流文化、生产社会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新闻学应当成为统摄《新闻史论》教育教学的线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以中国特色新闻学引领《新闻史论》课程建设
开掘《新闻史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学科资源、学术资源与话语资源,深入理解和完善中国特色新闻学体系,真正将学术目光和实践关切聚焦于中国大地。在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视域里研究《新闻史论》课程的思政教学创新路径,一方面要实现新闻学专业教育围绕“传授知识和传授价值相结合”的目标,挖掘《新闻史论》的史学及理论价值与道德功能;另一方面要丰富思政教学的理论与形式,培养学生的新闻责任意识,促进新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坚持因材施教并革新授课内容
中国特色新闻学教育注重因材施教,不断结合新闻教育的发展新进展革新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中国特色新闻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做好前期内容调查准备,由教师提供总体授课方向,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初步确定阅读书目清单,将书目清单与中国特色新闻学专家进行论证推敲后,最终确定该学期基本学习任务。同时,由教师提炼课程的重难点,将本课程划分为以思政内容为特色的若干专题,如爱国主义教育、报刊舆论与政治动员、共产党新闻事业等。每个单元提供与主题相关联书目若干册及论文若干篇,如《革命情境中的大众传媒与乡村民众——以“群众办报(1927-1949)”为视点》《渊源与化变:延安<解放日报>的传播体系及其当代价值之研究》等书籍;《为民族续命——潘光旦与他的时代》《抗战前后“民族英雄”问题的讨论与“汉奸”“华奸”之辩——以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影响为视角》等论文供学生选取精读。
采取学生充分参与的授课方式
《新闻史论》课程一改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授课模式,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协调师生主体互动关系。依据项目方案,学生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项目成果考核,具体采取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辅助采取引导启发法。
在教学展示形式上,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所选书目及通读论文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和评价,以读书汇报方式借助视频、档案、图片等素材丰富课堂形式。通过读书报告、寻找制作案例、参与讨论,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史论》思政教学的现状及授课效果进行调查,对课程做出总体上的概述及具体问题探析。主要利用师生课堂讨论、个别谈话等形式及书面建议的方式,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并依据反馈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研究生阶段的中国特色《新闻史论》课程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全程参与课堂活动。授课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适时把握课程的主导方向,对学生在读书汇报的分享中出现的表达误区和知识盲点进行修正、引导和知识的教授,师生在互动中完成政治观念的重塑和专业知识的习得。
新闻传播学院深耕思政沃土,培育优秀人才,素来注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们在教学中突出课程育人内涵,将“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以及“立德”“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发展观切实融合到每节课之中,立足新闻专业实际和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基点,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关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事业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相关文章:
经济学院多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融合路径——经济学科研究生育人新机制
“文献”载道,展现山大特色,传承中国文脉
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计算机学院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多维度推进,培养“学马”“讲马”“信马”“用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画“师资教育”与“思政教育”最大同心圆: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融通之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以中国特色新闻学为引领,为《新闻史论》课程教学打上鲜明的中国底色
相关推荐
- 山东大学召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评议会
- 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工作会议举行
- 口腔医学院举办口腔干细胞论坛
- 学校第四期机关作风建设研修班结业
-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学工部代表团来校交流调研
- 山大二院在济南市最美养老人评选中获佳绩
- 山东大学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 山东大学赴重庆开展教育拓展活动
- 山东大学部署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
- 鳌山县域发展论坛举行,聚焦即墨民营经济发展
- 山东大学承办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意设计大赛
- 后勤保障部开展慢性病健康讲座
- 山东大学药学院博士论坛顺利举行
- 山大首批微专业招生线上推介会举行
- 中国财税史师资培训班在京举行
- 山东大学第二、三期内宣工作沙龙暨新闻摄影技术专题讲座举行
- 青岛校区召开中层干部会议
- 海洋研究院韩琳教授课题组在新型电子材料器件研究中提出InSe-Se异质结策略
- 中山大学彭玉平教授谈王国维与陈寅恪
-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机制路径研究开题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