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育人水平,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导师队伍
编者按: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教育改革再出发再推进再深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山东大学始终坚守“为国育贤”初心,担承“强校兴国”使命,实施“四大育人工程”,努力培养新时代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为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和学校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系列报道,选取刊发有关单位在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特色做法、典型案例,期望有关单位和广大教师从中获得启发借鉴,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行业胜任力的培养,切实推动改革取得成效。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导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需求,山东大学进一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不断提升导师育人能力,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导师队伍建设之路。
坚持政治引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出台《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师风案例库,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健全评聘机制。制定《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坚持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原则,采用竞争上岗、分类评聘、分类管理的动态管理模式,破除“五唯”,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
强化培训交流。设立专项资金,定期组织新任导师岗前培训和“导师沙龙”等交流活动,开发导师培训线上答题系统,定期开展在岗导师轮训。选派优秀导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到海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建立多部门联动、校院协同的常态化培训交流体系。
加强团队建设。鼓励以学科交叉、联合指导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学校筛选设立18个学科交叉导师团队,给予专项招生计划支持,推动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跨国界的导师团队建设。
此外,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一线教育实践中,不断探寻导师队伍建设路径,切实提升导师育人水平。
文学院:学高身正,未来我会成为你
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具有研究创新能力,那么培养的方法就应当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来学会研究。研究生因为开始阶段没有掌握研究的程序,不会选题,不会开展研究工作,所以需要导师言传身教。
杜泽逊教授带领的团队不断从事重大项目研究,师生共同研究做事,不但让研究生学到了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还磨炼了研究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无止境的崇高精神。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获得者姚文昌回忆说:“学问之道,言传身教。杜老师的老师是著名古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早年在商务印书馆跟随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张元济先生的工作场所名‘校史处’,我们‘校经处’的名字就是仿此而来。每天晚饭后,老师总是喜欢围着校园走两圈。有一次老师对我说:‘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对我们的,希望你们以后也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生殖医学团队:传承育人,导师梯队修炼记
作为学科带头人,陈子江院士重视非常看重年轻导师的培养和储备,在一对一的临床教学中亲自进行课题指导,通过数十年的传、帮、带、导,逐渐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导师梯队。在生殖医学导师团队中,不仅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还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齐鲁青年学者等青年骨干,成为一支引领生殖医学临床基础研究前沿、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团队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9人,学科涵盖妇产科学、外科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研究方向涉及生殖内分泌疾病、辅助生殖技术、配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减数分裂与生殖健康等多个领域,临床基础相互渗透、强强联合,形成关键领域先发优势。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聚焦生殖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摆脱了学术视野限制,激发了研究生的求知欲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到渠成。近年来,生殖医学团队培养的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7人、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人、山东省优秀学术成果奖1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7人、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1人,研究生科研成果发表在Cell Res、J Pineal Res等高水平期刊上。
管理学院:导师是组团培养研究生的
管理学院以学术型硕博项目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团队育人模式改革。按学科分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学术型研究生均按专业领域招生,博士研究生入学时不再报考具体导师。实行学业导师与论文导师培养指导,培养阶段由系所分配学业导师,每学期调整一次,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后,学生与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论文导师。各学科按研究领域、方向形成导师团队,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推动评价方式改革,对博士研究生与导师团队合作取得的创新成果予以认定,鼓励博士研究生以高水平代表作参加创新成果认定,避免人才选拔简单的唯分数做法。将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内部学术硕博课程全部贯通,引入校外、院外知名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前沿讲座和暑期学校,帮助提升本院师资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
院长武常岐介绍说:“我们关注研究生的道德品质、学术潜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全方面培养一以贯之的高质量人才。”学院还积极推动导师团队育人与科研育人、三助一辅及资助合作充分结合,加大学院资助合作体系的投入和建设。以系所为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导师组建立、导师组和学生的分配、三助一辅安排与考核、资助申报与认定、合作交流推进等工作。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让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注重培育和强化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承接国家空间探测任务的能力,服务国家空间科技强国建设。
根据所承担的空间探测任务和装备研发需求,学院分别组建起空间电磁信号、等离子体、光学等多个跨学院导师团组。各团组由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和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多位导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构成,按照空间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模式管理和运行,在国家空间探测任务需求牵引下开展研究生培养。学院在培养过程中秉承“科教融合、理工交叉”“工中有理、理中有工”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实践跨学科训练。让理科生多接触空间探测装置研发、让工科生多了解相关科学内涵和研究需求。整合导师团组中各学科的优秀师资资源,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理工各有侧重的复合型科学研究和探测装备研制人才,引导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适应空间科技强国建设的新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提高育人水平,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导师队伍
相关推荐
- 山东大学部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工作
- 齐鲁医学院推进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保障工作
- 山东大学召开“十四五”规划交流座谈会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召开学科建设指导工作会议
- 科研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主题教育第五次集中学习研讨
- 控制学院承办第18期“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
- 席波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全球青少年吸烟现状报告
- 苏州研究院获苏州工业园区2019-2020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山大二院承办2019山东大学重症冠心病论坛
- 山东大学代表队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国际组织菁英人才大赛一等奖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魏峰涛当选“中国好医生”2021年2月月度人物
- 能动学院顺利举办第二十一期赋能讲坛
- 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 山东大学第三十五次学代会第十七次研代会举行
- 茅盾文学奖得主房伟来访并作讲座
- 山东大学四届一次教代会暨十九届一次工代会开幕
- 山东大学离散选择实验(DCE)方法与应用学术沙龙举办
- 山东大学举办2020年度重大成果转化签约活动
- 山大二院获“2020全国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二等奖
- 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