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辅导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对医学科技创新的思考
[本站讯]6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为山大师生代表作了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对医学科技创新的思考》的辅导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陈子江主持报告会。
报告从“中国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趋势”“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和发展重点”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和国际医学发展现状,科学分析了未来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及重点方向。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医学发展时代背景
詹启敏院士指出,新冠疫情的冲击带来全球健康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ONE-HEALTH理念迅速形成:从单纯关注人的健康向同时关注人类-动物-环境整体健康转变,安全、疾病、环境、科技、政治(与国际关系)等成为ONE-HEALTH的有机组成的维度。具体说来,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生物安全风险、以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危机也如影随形,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带来新的威胁;人口老龄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性共同挑战;人类健康共同体与经济全球化一道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健康对于安全、民生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重大战略意义:健康与国家安全相结合,疫情促使民众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与医学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迅速跃升,且成为全球科技强国重要标志。“医学强国、医学救国”理念逐步被实现着。报告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健康事业发展迎来了最佳的历史机遇期,全民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成为集体共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新时代大健康”内涵性要素日渐明晰。但是,国家的健康事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一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和挑战。二是我国的医学创新能力不足。三是医学科技和产业发展不足,医学科技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这需要国家持续出台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政策和规划,把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具体化为生命医学科技发展的方向、具体任务和指标,最终实现“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发展健康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国家战略目标。
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趋势
报告从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技术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领域。生物和医药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组学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成为生命科学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是进行人类健康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关键,进行这些方向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有利于引发疾病诊疗模式革命与绿色制造技术革命。生物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际企业巨头纷纷进入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将成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突破点,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受到全球广泛重视,生物技术将成为解决健康、农业、生物能源的关键与核心。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的临床治疗现状仍旧存在着诊断集中于中晚期,治疗具有被动性、盲目性的现状,对疾病的深层次机理研究不透彻的短板,亟需补足。同时,现代医学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第一,对现代科技进步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医学领域,提高了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水平。第二,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交叉促进了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促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第三,与医学人文更加密不可分。医学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必要的人文关怀。
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和发展重点
报告科学分析了未来医学科技发展的重点前沿技术领域与发展重点方向。报告指出,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生命组学技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疫苗和抗体,生物治疗和个体化诊疗技术,与数字化、遥测化、微创化、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紧密相联的新型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大数据和智能医学正在成长为医学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报告认为,要促进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第一是要注重推动医学生物学的源头创新。要加强医学基础与理论研究,要深入认识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为临床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是要促进生物医药技术快速转化。要打造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环节的技术转化体系,促进相关领域生物医药技术快速转化,满足不同的预防救治需求。第三是加强临床医学的研究。在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研究的前提下,重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平衡与协同,有效促进生物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
本次学术报告会是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围绕“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系列讲座计划中的第四场。部分学校领导,各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各校区领导及内设处室主要负责人,“强院兴校”党支部书记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学员,齐鲁医学院部分师生医务员工共2500余人在线收听收看了报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专题辅导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对医学科技创新的思考
相关推荐
- 山东大学自主增设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
- 17名学生入选山东大学2020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秦静教授团队受IEEE SPS邀请作全球在线成果交流研讨
- 学校第四期机关作风建设研修班结业
- 山东大学举行2020年教育拓展总结暨学子母校回访启动会
- 山东大学2020年春季国际合作联络教授工作交流会举行
- “线上医学科普”活动助力打造山大学子的“网络思政新课堂”
- 2019年医学数据科学大会在山东大学开幕
- 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山大学子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实施工作推进会召开
- 社会力论坛: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保障研究的新动向
- 山大e禾南湖梦众创空间入选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
- 山大召开第十九届工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学雷锋 战疫情 讲奉献 爱劳动
- 《山东大学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学习问答
-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筹)揭牌
- 山大研究生刘晨成为全国第9000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 房改办为兴隆山教职工发放房产证
- 山东大学召开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会
- 土建与水利学院承办2019年第133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