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亮教授理论文章
[本站讯]3月24日,《大众日报》“理论周刊”版刊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亮教授的理论文章《让抗疫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闪亮标识》,文章探讨了抗疫精神的形成、内涵、特点及价值。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撑。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最近一段时间,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筑起了我们抗击此次疫情最具韧性的精神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我们之所以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归根到底靠的就是民族精神这一制胜法宝。
抗疫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等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其中,更为直接的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承接和延续。
同时,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涂上防腐剂保存起来的东西,而应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显而易见,作为战胜疫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抗疫精神就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死与共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等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升华,既蕴藏着中华传统美德中“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的中国智慧,也闪耀着中国革命精神中“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光辉,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闪亮标识。
抗疫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首先存在于抗疫斗争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身上,是无数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所有参与抗疫斗争的人民群众所铸就的,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抗疫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为世人所认同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总和。
总的来说,抗疫精神以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为统领,其深刻内涵表现为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的创造精神,同舟共济、群防群治的团结精神,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坚定信心、敢于胜利的梦想精神。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贯穿抗疫精神的价值中轴,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为保障国家安康和人民健康所显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内核。
尊重科学、求实创新,就是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动态,回应境内外关切,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尊重规律、探求真理,相信科学、创新技术,运用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战胜疫情。
同舟共济、群防群治,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就是不为风雨所动摇、不为困难所屈服、不为利益所诱惑,冲锋在前、逆行而上,主动请缨、积极作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锻造顽强斗志。
坚定信心、敢于胜利,就是坚定战胜疫情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以一鼓作气的决心和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毅力敢于同病魔较量、敢于同生命竞速的精气神。
总之,抗疫精神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是党和人民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作为民族精神的闪亮标识,抗疫精神一定能够为新时代注入新的硬核力量。
(作者系山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亮教授理论文章
相关推荐
- 思想力论坛第30期:山东管理学院李娜副教授谈学术界善意性别偏见
- 学校为公寓在住教师营造温暖家园
- 山东大学举行202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部署会议
- 高等医学研究院召开2020年度学术科研年会
- 战“疫”最美后勤人
- 齐鲁医学院召开2019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述职会议
- 姚能亮教授团队在老年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 山东大学校友Muhammad Shahbaz获2020首届“丝路友好使者”称号
- 基础医学院韩博教授团队参加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病理年会
-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到第二医院举行专题讲座
- 山东大学召开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年度工作交流会
- 山东大学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五批专家赴陕西子洲开展帮扶工作
- 学校向留校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清凉大礼包”
- 山东大学举行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和应急处置首次综合演练
- 环境学院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高级氧化领域的综述文章
- 工程训练中心举办工匠文化讲坛
- ?山大二院举办2020年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第四届内分泌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黄牛研究员做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作报告
- 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闭幕
新闻公告
- 快讯:《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开幕式举行 04-24
- 山大学子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佳绩 04-24
- 齐鲁医学院举办“一流课程申报”教师培训专题会 04-23
- 电气学院举办第25期“经纬韵”研究生学术思想讲坛 04-23
- 经济学院举办第56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04-23
高考招生
- 山东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山东大学2008年高考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