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齐抗疫 新传师生在行动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严格依照学校学院有关防控要求,精准抓好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在抗疫宣传、防疫物资捐助、 “云端”课堂教学、社区志愿服务、同“新”抗“疫”作品征集推广中贡献了智慧,发挥了作用,体现了担当。
加强部署,师生协力全面防控
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学院制定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处置预案》《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验室防疫工作方案》《新闻与传播学院消毒工作安排》等多个工作方案,全面计划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及时采购消毒液、酒精等消毒物资和用具以满足防疫需求。对办公楼加强管理,对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联系专业公司进行实验室消毒,停用空调系统。加强返校申请评估,由专人对楼宇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
学院认真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防疫宣传,全院师生积极配合落实学校健康排查和上报工作,坚持每天按时“报平安”,将个人所在地及健康状况与学院保持密切联系,师生与学院、学校做到无缝衔接、全面防范。
线上线下,部署全面防控
奉献爱心,为防疫捐款捐物
为支持抗击疫情工作,学院师生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通过组织党员自愿捐款、师生向社会自发捐款等多种方式,学院已有近200人次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助善款和防疫物资。
特别是,学院于小川老师通过联系旅日校友和日本友人,通过个人海购、众筹捐赠、友好交流机构定点援助等方式,多批次向武汉疫区捐助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其中,日本福岛县立医科大学向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南医院的定向援助有力支持了湖北武汉的防疫工作(后中南医院团接管火神山院区)。
于小川老师联系捐赠物资
传播智慧,助力科学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作为普通居民的家庭防护怎么做?新闻与传播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播领域的优势,由健康传播经验丰富的陈娟教授、芮牮教授、杨克青老师、于小川老师作为编者团队成员,参与科普手册《家庭防护新冠肺炎e科普》的编辑出版。
手册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一个普通家庭的“抗疫”故事,从疫情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学习如何科学应对,针对家庭日常场景“外卖、快递怎么拿”“上班回家后如何防护”等针对性选题,图文并茂的展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防护、维护好家庭安全。
《家庭防护新冠肺炎e科普》第一篇
从倡议到行动,志愿服务勇争先
为加强疫情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广大党员和学生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学院发布了《致学院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及《致全院学生干部的倡议书》,倡议全院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响应号召、听从指挥,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学院学生参与各种“线上”志愿服务工作,成立组建由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与、包括信息排查、宣传报道、作品创作、心理疏导四个工作小组共计70余人的学院青年战疫志愿突击队,协助开展相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身处各地的学生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2016级湖北籍本科生党员关键积极投身社区防疫一线,参与社区走访、宣传沟通等工作;2017级本科生夏妍参与所在小区居民进出及外来人口登记工作;2017级本科生王馨笛参与对外来人员、隔离人员的电话回访活动,并及时汇总战“疫”执勤人员的服务情况;2019级本科生李飞江协助社区开展商铺资质检查。
疫情是一次“大考”,新传学子不能缺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同学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全民抗击疫情中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
学生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同“新”抗“疫”,我们在一起
你的专业能为疫情防控做什么?面对疫情,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学生会闻“疫”而起,面向全校师生发布战“疫”作品征集令,征集疫情亲历、心得感想、新闻评论等,并在团学公众号开设《同“新”抗“疫”》专栏推送展示。
同新抗疫系列作品展示
从广东到湖北,让善意的云飘得更远
“我很钦佩他们,觉得这群人很勇敢,我也想加入。” 新闻与传播学院吕泽芸同学看到以前实习单位的同事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好多云”发布的推文后便开始行动,她也想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别人。她负责团队的线上运营、视频协理和企业宣传,她还邀请了同班的朱奕锦同学一起加入,完成平面设计的工作。
从广东到湖北,“好多云公益团”的队伍已经开展了三次物资运输,将总价值24.5万元的防疫物资运送到了3个城市6个县市20家医院和基层单位。现在,“好多云”正在进行第四轮物资输送计划。“我们还会有第四批、第五批、第N批的物资送往疫区,也会有非物资的帮助计划,直到我们可以脱下口罩,在阳光下大口呼吸的那一天。”吕芸泽和朋友们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让善意的云飘得更远。
“从广东到湖北”项目宣传微信推送
防疫物资采购运输
云端课堂里的温情故事
在严抓防疫的同时,学院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成立线上教学工作小组、建立教学讨论群组,及时沟通解决线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线上教学经验。开学第一周即有47门课程顺利实现了线上授课。
面对线上教学的新形式,《广告学原理》的戴世富老师认为,“网络和平台技术故障是我们传统面授课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个在网络授课方面就成了关键。”为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戴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奉上大礼——《给同学们的一封情书》,表达特殊时期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对同学们的祝福。
芮牮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有更多的自律和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组建网上学习小组互相提问交流。周煜老师使用腾讯课堂作为授课平台,腾讯会议用于资源整合与作业提交,QQ群则用于日常沟通和教学备用,三个平台合力形成“三合一”的教学模式。焦维老师通过让同学们回忆假期中难忘的小事件,达到创意与视觉传达课程提倡的画面感和身临其境的多感官感受。为了让同学们更积极地投入课堂,也便于检测学习成果,付佳老师研制了“积分制”课堂考核办法。大家各出奇招,确保云端课堂的教学质量。
戴老师给同学们的一封情书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场。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图文/张佳文 杨灿 新闻与传播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众志成城齐抗疫 新传师生在行动
相关推荐
- 【学史增信】听红色青春电影《永远是少年》主创团队谈青年人的信仰与坚守
-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恕明一行调研广州国际校区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央视《人物·故事》栏目报道瞿金平院士事迹
- 再创佳绩!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4项
- 服务国家顶层战略 华南理工学生入选国际组织实习项目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南理工大学第三期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整装待发
- 华南理工大学官方抖音号开通啦!校园全媒体再增新平台
- 致华南理工大学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
- 华南理工大学网上办事大厅举行管理员培训会
- 华南理工卫冕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冠军
-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院长开学第一课
-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谭炳才一行到访调研智库建设工作
- 道明游泳馆揭幕 学校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 高松校长调研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
- 聚焦核心问题 新时代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研讨会举办
- 在大学,面向未来,努力成才——高松校长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 【学史增信】体育学院学生党员参观 “红色热土 不朽丰碑——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
- “吃”出“新”意 首届营养代餐粉研发创新大赛在华南理工举办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参会履职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新书《甘鹿西卡——走近中医文化》首发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