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华南理工大学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
汇聚华园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致华南理工大学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
全体科技工作者们:
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祝福!向在教学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作出贡献的老师们,向广大研究生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科研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这些重要讲话和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引了航向。此时此刻:
让我们追寻前辈先贤的足迹,汲取前行力量。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国之重器,那么科学家就是“大国士子”“大国工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以身许国,用科技的力量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科技救国年代,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前辈先贤,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科技奇迹。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科学的春天”涌动大地,科技工作者们提振信心,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建设科技强国号角吹响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热情更被点燃,不断探索攻坚、勇攀高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闪耀世界科技前沿,使得我们国家在越来越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了独特的卓越贡献。
让我们坚守“追求一流”的信念,勇攀科学高峰。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依靠自主创新,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植根改革开放热土,华工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尤其是广东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1978年至今,学校累计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超1000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83项;“五院一园”推动大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部省级以上批示。学校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连续四年被路透社评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前十名。正是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创一流的信念,我们才有这些令人振奋的成绩,也才能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让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让科技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环环相扣,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毅和担当。一直以来,学校科技工作者投入实验室、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忘我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比如,研发出世界首个有序大孔—微孔MOF单晶材料,研发国内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为造纸业摘掉“头号水污染大户”的帽子,高效解决农用覆盖地膜的白色污染难题……此外,华园还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华工人一直在努力、在行动。
仰望前辈先贤,无论是“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还是“肝胆相照济苍生”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他们深刻地诠释了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他们的名字彪炳科技史册、铭刻人民心中、闪耀浩瀚星河,照亮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的路。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每个人的生存福祉。学校的科技工作者,不仅是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不仅肩负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更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国之重任。希望全校的科技工作者,以前辈先贤为楷模,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增强使命担当,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产出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祝全校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章熙春
校 长:高 松
2021年5月30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致华南理工大学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首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
- 不忘初心出佳作 文艺先行颂家国 《我的家 我的国》走进星海音乐厅
- 在脱贫攻坚战中谱写华工使命与担当 校领导为新发展学生党员讲授思政课
- 【学史力行】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 卓越大学联盟第三届附属中小幼医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 《中国教育报》头版关注华南理工打造后疫情阶段高质量就业
-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 2018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 庆祝学校组建66周年
- 【学史力行】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暑期专题学习会
- 落实“四个一” 打好“组合拳” 教育部网站报道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 一场影像盛会 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落幕
- 科研合作 助力转型 大同市市长一行到访华南理工大学
- 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华南理工再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
- 广东财经大学罗贤甲副书记一行来校调研
- 应急产业高端论坛(2018)在华南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 章熙春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广东省分赛总结表彰暨总决赛参赛动员活动并致辞
- 强化政治意识 提高履职能力 学校开展第十七次党代会代表培训
- 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选派工作宣讲会举办
- 华南理工与中国建行签约 携手推进金融人才培养
- 华南理工再前进19名 2019年泰晤士亚太地区大学排名发布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