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新声 听见广东》广州大剧院首演 原创合唱唱出岭南音乐新意
“无论你係边度人,来到广州,我地都係一家人,”一幅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又欣欣向荣的广东岭南风情画卷在一曲《广州映像》中徐徐展开。
11月11日晚,由广州大剧院、华南理工大学联袂推出的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粤韵新声·听见广东》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首演。十余首原创曲目、一百四十余位学子,以和谐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赞美、对美好广东的赞颂,不仅展示了作曲技法上的探索、和声与人声使用的创新,更用艺术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副校长朱敏、李卫青,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周华,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金旭庚观看音乐会。
广州大剧院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用听觉展现岭南风貌
音乐会集传统与现代、前卫与古典于一体,多种音乐风格汇聚,立足于岭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汲取人文养分,展现出一幅富有人文情怀与广东韵味的合唱音画。
本次音乐会在文本素材选择、音乐素材运用、节奏韵律和演唱技法等众多方面,都呈现出地域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艺术特色。音乐会演唱曲目均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创作,以广东传统音乐为基石,运用现代作曲技术,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进行提炼重组,让传统音乐素材与现代审美进行有机融合,希望通过声乐呈现。“区别于平常的歌曲旋律,这些作品传达的是一种高雅的、学术性的、理性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更加雅致,是我觉得广东文化里面应该要注重的文化品格。”本次演出的指挥、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梁军教授介绍到。
此前,2018年合唱音画《听见广东》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作为该项目结题音乐会,此次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大剧院携手,重新对曲目的呈现方式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全新创作的曲目与全新创作技法激发化学反应,横亘古今、跨越广东,在“粤韵新声”中唱诵人文广东,还邀请撰词人朱明撰词,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传统与现代元素碰撞,“听见广东”探索合唱新形式
夜色珠江、湘子桥畔、南雄梅岭……当不同的地域风格用音乐表达,多元的曲风搭载多元的艺术形式,在非常规的和声语汇下,伴随着富有穿透力的合唱将各地的风貌逐一展现。本次音乐会的创作对和声及人声的使用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
小二度、增八度、加音和弦、频繁的调性转换、瞬间的移调赋予了作品不一样的力量与色彩。既是指挥又是作曲的梁军教授介绍到:“我们通过重组岭南地区音乐元素,探索器乐元素的人声呈现。还有一部分曲目,利用了广东音乐的地方民歌素材,加入泛戏曲的元素,用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打造,比如粤剧、京剧、汉剧、语音素材的使用。”
“听见广东”自然离不开粤语歌曲,九声音调的粤语发音碰上合唱的声乐发音,区别于普通话演唱的发声位置,“排练过程中我们为了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实现最佳呈现,在口腔共鸣状态上研究探索,做了调整”。
为凸显广东文化精神及内涵,尽显雅致格调。全场曲目的选词主要着眼于反映广东生活情境的古代与现代诗词,如韶关人张九龄的《望月怀古》,此外还编创了反映广东人文特征的词,以及通过粤剧锣鼓经唱词进行创作。而关于曲的风格则主要运用广东地方戏曲、民歌,或民间传统的山歌小调作为创作素材,如利用客家山歌创作的《唱到花好月光圆》;利用潮州特色乐器及器乐曲创作的《潮州印象》;以及利用广府、粤剧唱腔及锣鼓经进行创作的《广州映象》《粤曲小唱》等。
从《幽兰操》、《卜算子?咏梅》的纯美艺术享受,到《壮士》、《走过山川江河》的历史情怀,再到《冬去春会来》的温暖悠扬,如何让作曲上既有广东的风格,又不是旋律照搬,既有现代的创作技法,又不过于西洋化,成了本场演出创作的突破点。18首作品,在和声、伴奏、结构、旋律上,皆具探索性。五线谱上的音符、锣鼓经中的唱词,多种创作方式体现在一场音乐会里,每一首作品的旋律都有自身的风格及语言特征。
广州大剧院打造实践平台,助力华工原创作品演出
节目尾声,一曲《冬去春会来》缓缓唱起,朗朗上口的曲风改变了剧场的氛围。这是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专门为抗疫创作的歌曲,温暖人心的曲调告诉人们,再困难都将过去,春天终会到来。
在原创合唱作品音乐会《粤韵新声·听见广东》中,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唱团、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合唱团以及2020级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一班齐聚一堂,三大合唱团用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无伴奏混声合唱,在周一星剧场第五季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岭南韵味,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更呈现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文化担当。
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有潜力的未来艺术家,这次演出希望能在我们的舞台以艺术形式推广传统文化,联合剧院与高校的力量为传统地域音乐的可持续性传承与发展,开拓出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学院注重实践,坚持在一流的演出舞台培养人才、展示艺术精品,多次“结缘”广州大剧院。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室内乐团、交响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先后多次在广州大剧院举办《钢琴协奏曲<黄河>》专场交响音乐会(2011年)、《品读经典》交响音乐会3场(2014年)、参与《周末歌剧--蝴蝶夫人与弄臣精粹版》(2016年)、歌剧《阿依达》(2017年)演出,举办原创舞蹈专场《美丽中国》(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原创室内乐音乐会《秦粤时空》(2019年),参演全球首部宗祠版龙舟剧《车陂龙舟最有戏》(2019年)。2019年12月4日,艺术学院与广州大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图文/通讯员 孙磊 艺术学院 广州大剧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粤韵新声 听见广东》广州大剧院首演 原创合唱唱出岭南音乐新意
相关推荐
- 拓展产业合作思路 校领导带队走访广东省旅控集团
- 吴硕贤院士用诗词助力抗“疫”
- 华南理工召开2018年新兵入伍欢送会
- 学校5名青年学者获中国科协2021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资助
- 千方百计确保安全稳定 学校召开2021年安全工作会议
- 不忘育人初心 创新育人举措 华南理工学生工作再获两项荣誉
- 【学史力行】土木与交通学院开展教工党支部支委2021年培训班
- 百年接力 青春告白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1届“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学校组织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
- 央视《人物·故事》栏目报道何镜堂院士奋斗人生
- 【学史崇德】贺华诞 谱新篇 电力学院举办多项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 辉煌一甲子 筑梦自动化 章熙春书记参加自动化专业办学60周年庆典大会
- 华南理工大学姚小虎教授研究组研究成果在固体力学顶级期刊发表
- 庆祝教师节 解放军广州总医院来校慰问
- 华南理工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
- 土木与交通学院结构党支部与中建四局五公司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 坚持学做结合 继续教育学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系列学习研讨
- 在学习党史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章熙春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 以巡促改 以巡促建 以巡促治 华南理工大学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 再部署 再落实 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