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人物·故事》栏目报道何镜堂院士奋斗人生
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故事》栏目播出最美奋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的事迹,讲述了何镜堂院士为设计和建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优秀建筑而不懈奋斗的故事。
节目截图
节目从何镜堂院士设计深圳科学馆的故事讲起:当时他刚从北京回到广东工作,听说深圳科学馆进行招标,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夜以继日用了20天在条件艰苦情况下把模型做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设计方案中标了。这是何镜堂院士人生中第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设计作品。
也正是在设计深圳科学馆时,何镜堂形成了对今后每个建筑设计方案“三到位”的严格要求,“每个工程都要做成精品,要通过作品延伸写出学术论文,建筑设计要达到优秀设计的标准。”
节目详细讲述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从设计到建成的过程,以及被任命为总建筑师的何镜堂院士为此所做的努力。他和团队给中国馆的定位是“中国特色、时代精神”,以“中国器”为主题。在世博局从300多个方案中初选20个备选方案时,这个方案落选,但由于这些备选方案没有一个能让所有评委都满意,于是重新进行甄别,“中国器”方案因此“起死回生”,最终在经过修改后入选。
中国馆的设计施工凝聚整个团队的心血,仅仅在外观的颜色选择上就花费了十个月。为了让中国馆外观的红色确保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都能收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何镜堂院士请了色彩研究所的团队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拿不同建筑的红色进行比对,繁忙的时候一天跑了三个城市。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的“中国红”是由四种红色组成的。何镜堂院士通过中国馆,把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向全世界做了一次自信而友好的表达。
2019年9月25日上午,由中宣部等部门主办的“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何镜堂院士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何镜堂表示,自己在科研和教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步成功,都是祖国和时代对奋斗者的馈赠。
三十多年来,何镜堂院士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获得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今年何镜堂院士虽已81岁,白发苍苍而精神矍铄,仍然不忘初心,长期奋斗在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第一线,始终以昂扬的斗志与不懈的努力与时代同行,激励引导着青年建筑师以及学生不断成长。(图文/学生记者 张静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央视《人物·故事》栏目报道何镜堂院士奋斗人生
相关推荐
- 华南理工老教授协会“老有所为”成果展展出
- 广东省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教育分中心获全省建党100周年网络安保工作优秀组织奖
- 校领导带队赴广州市国资委洽谈校企体制改革合作事宜
- 学校获批首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积极咨政建言 有力贯彻落实 学校获评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 华南理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创新高
- 助力精准扶贫 学校举办云南省临沧市城镇化暨特色小镇建设培训班
- 数字学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研讨会举行
- 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RoboMaster 2021 “疆来计划”启动
- 校领导出席挂职干部见面会
- 【学史力行】童心向党庆百年 红色基因代代传
- 关爱劳动者 建设银行携手华南理工举办首个农民工培训班
- 华南理工获国际海洋腐蚀与污损大会主办权 系首次在中国举行
-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科研楼竣工移交
- 国家外专局易凡平副司长一行来校调研引智工作开展情况
-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一行来校调研考察
- 中共华南理工大学第十七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深化校企合作 校领导率队走访优秀校友企业
- 吴水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花样情谊 相聚华园 “六运会”鲜花队和引导队校友阔别34年重聚
新闻公告
-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华工“动友公益”在行动 03-16
- 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专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举行 03-16
- 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省委常委叶贞琴一行来校调研 03-15
- 【学史力行】电力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 03-11
- 【学史力行】联系实际办实事 尊老敬老送健康 03-11
高考招生
- 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