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王玉忠院士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玉忠院士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认定结果。我校化学学院王玉忠院士领衔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师团队”入选。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师团队合影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黄大年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川大,就有这么一个团队多年来在身体力行。该团队由王玉忠院士创建,自1994年开始,经过28年的逐步发展自然形成了一个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为研究方向的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包括13位教学科研岗和教辅岗教师,其中教授/研究员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和教育部及四川省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8人。
团队潜心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秉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让优秀成为习惯”培养理念,把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学习生活、实验室日常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实践出“科研+”党建模式,所在的环保型高分子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承担的化学专业本科生骨干课程《高分子科学导论》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及四川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榜样课程,与本科生培养相关的成果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带头人王玉忠院士还获得了“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教师奖,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奖等荣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团队注重强化过程培养,改变只凭学生发表的论文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通过研究生各个培养环节和平时各方面表现的综合“绩点”与学位论文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设立了“开题报告/进展报告奖”、“科研难题挑战奖”、“技术开发与成果奖”、“学术活动优秀奖”、“文体活动优秀奖”、“公益活动优秀奖”、“好师兄好师姐奖”、“优秀毕业研究生奖”以及为当年在创新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研究生设立的实验室最高奖—“实验室主任奖”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今已培养300余名硕/博研究生,多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的学术带头人、高管和骨干。
团队不仅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坚持“四个面向”,做学术引领,攻克瓶颈技术,特别是在团队所从事的环境友好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循环与升级回收等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领域,近10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40余项国家级项目,从基础做到应用,最终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不仅引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而且研发出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进而得到实际应用,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获16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实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发表的论文近10年SCI引用超过2万次,有3项基础研究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团队创建了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高等学校“环境与火安全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111计划)等7个国家/省部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玉忠教授简介】
王玉忠,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创建了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研究平台。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与高性能化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环境友好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环与升级回收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是该领域的“创新与学术思想的引领者(innovation and thought leader)”。已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近10年SCI他引2万余次,3项基础研究成果入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60余件,专利实施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获13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和四川省的一等奖6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最高科技奖-科技杰出贡献奖等荣誉。获得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奖、四川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
附 第二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
为组织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持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教育部开展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并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认定了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时隔四年,教育部开展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旨在引导广大教师继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做出新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王玉忠院士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相关推荐
- 我校青年学子积极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感悟革命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 载誉归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援鄂医疗队凯旋返校
- 水利水电学院专家团队技术支持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应急救灾工作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校教职工夫妇共庆银婚纪念
- 成都市首个四川大学侨联专家工作站落户双流
- 加快建设一流理科和新工科——理科和工科学院学习贯彻中层领导人员专题培训班和2021年下半年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精神
- 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我校“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烈士纪念展”暨“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
- 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一行到校调研 参加基层党支部活动
- 人民日报:川大以红色文化育时代新人
- 四川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 欢歌辞旧岁 瑞雪迎新年——学校举行2019年新年晚会
- 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李言荣慰问春节坚守一线的教职工和留校学生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 【梦想从川大起航】2019届毕业生:不忘母校栽培恩,不负韶华吐芳华
- 《人民日报》聚焦川大学生校园创意,刊发评论文章《美丽春天,美好生活》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Nature 杂志发表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论文
- 我校5位个人、两个集体获得“三八红旗手”表彰
- 15位院士齐聚我校共商华西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我校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真情服务师生打通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 望江校区快递服务中心试运营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