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生物国重室刘玉-陈崇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论文 阐明肿瘤发生新机制
近日,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玉-陈崇教授团队在肿瘤学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epi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chromosome 17p deletion-driven tumorigenesis”的研究论文,阐明了染色体17p缺失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新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我校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陈梅和陈雪兰,通讯作者为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玉教授和陈崇教授。
基因组不稳定性是肿瘤的显著特征,其中90%以上的人类肿瘤含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染色体17p缺失是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2016年,刘玉、陈崇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Deletions linked to TP53 loss drive cancer through p53-independent mechanisms”,首次证明了染色体大片段缺失作为一个整体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证明17p上还有p53之外的未知的肿瘤抑制基因(Liu and Chen et al., Nature 2016)。在此基础上,刘玉-陈崇教授团队利用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小鼠和RNA干扰等多种遗传学手段,鉴定了染色体17p上新的肿瘤抑制基因PHF23。进而,研究团队利用Co-IP/MS、ChIP-seq、RNA-seq等多组学分析,阐明了PHF23与SIN3-HDAC等形成一个新的表观遗传学蛋白质机器PSH复合物,通过系统调控组蛋白修饰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最后,通过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研究者提出HDAC可能对染色体17p缺失的肿瘤有潜在的治疗靶标。
刘玉-陈崇教授团队长期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自2014年组建以来,以四川大学为第一单位在Nature (影响因子42.8)、Cancer Discovery (影响因子29.5)、Blood (影响因子17.6) 等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生物国重室刘玉-陈崇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论文 阐明肿瘤发生新机制
相关推荐
- 我校王玉忠院士成果三次入选国家自然基金优秀成果选编
- 奉献青春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四川大学学生扶贫志愿服务队赴凉山甘洛开展调研
- 四川大学《“52经典悦读”书目》正式发布
- 华西口腔医学院满毅教授团队在改善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方面取得进展
- 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一行来校调研
- 我校入选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
- 川大6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唱响百年辉煌 凝聚奋进力量”四川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音乐会举行
- 春暖花开 英雄归来!四川大学第三批12名援鄂医疗队员载誉凯旋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报道我校考古文博学院西藏考古进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来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 我校商学院徐泽水教授当选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士(RSA Fellow)
- 各代表团热议会议精神
- 四川大学与西藏大学联合工作组赴甘洛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 陈小林教授:情系设计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 我校项楚教授、陈力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 我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清明祭奠主题教育活动
- 四川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 【创一流 话改革】化学学院凝心聚力深化改革 争做“理进”先锋 陟遐自迩谋一流学科发展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