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个面向” 推进学科交叉 建设一流理科和新工科——理工科代表热议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7月9日学校举行了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学校面临的重大机遇,重点部署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和下半年重点工作。校长李言荣重点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与使命、思路与方法、抓手与举措进行了系统阐释,并就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一期验收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大家一致表示,此次研讨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紧扣实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提振了士气,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会后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十三五”完美收官,为“十四五”漂亮开局,全面推动学校“两个伟大”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
数学学院院长张伟年表示,在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下半年学校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强调、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期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李言荣校长着重强调“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的落实、两场大考的准备、学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工作。针对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即将面临的这两场“大考”,数学学院将结合实际,积极推动学院党建及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张伟年说,上半年数学学院获批建设“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都国际数学中心”,大力提升了学校数学学科平台。数学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数学学科内涵发展,做好“国家天元数学西南中心”及各学科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学术交流、院士申报、国家及省部奖申报和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申报等工作,不断巩固与发展基础数学;建好“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积极推进应用数学与数学的应用研究,促进华为联合实验室发展,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强文化传承创新,举办柯召院士诞辰110周年和刘应明院士诞辰8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推进“川大数学学科史”编撰工作,提升“川大数学”品牌。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院核心竞争力将稳步提升,争取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验收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化学学院党委书记谢均表示,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十四五”时期是学校从西南区域一流大学向国内一流大学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学校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需迎接重重挑战,学校及学院建设发展的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培训班深入讨论了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发展中的问题,也从多个方面制约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确定了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于未来学院制定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验收两场“大考”到来之际,学院将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好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引领,统筹协调,科学发展,争取化学学科各项指标能够达到世界一流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尹光福表示,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在疫情期间召开的一次具体特殊意义的会议,会上,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所做的报告目标明确、令人鼓舞,同时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重担。“十四五”是学校从建成国内一流大学初步迈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四川大学关于制定“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切实际的,立足于现实基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川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讨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棒,标志着学校的学术评价体系将进一步深化完善,对实现学校“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中期验收“两项大考”是学校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会议对“两项大考”的迎评工作进行了全局性、战略性的部署,为学院迎评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四五”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整合学科、实现学科发展和学院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的指引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更昂扬的斗志、更严格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思考学院的学科建设如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如何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契合,如何优化学院的资源配置,以体现学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追求一流、追求卓越,为学校加快推进“两个伟大”做出贡献。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肖先勇表示,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讲话站位高、提炼准,对“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明确目标,勾画了蓝图,提出了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举措和办法,使大家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也有了动力和干劲。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当前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上,需要有更高的谋略,更好的办法,更有效的举措。肖先勇说,在李言荣校长讲话中提到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学科发展的第一关键及“物质与能源”等大学科方向的发展,电气工程学院是学校的强电学科学院,是学校工科学院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工程学领域的贡献度正在提升,学院将肩负更多责任和担当,在“十四五”期间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蒋斌表示,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学校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学校“两个伟大”的奋进之年,也是学校第一轮“双一流”建设验收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关键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形势下,学校今年面临两场“大考”,将启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等重要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光荣。当前学院还面临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提升等困难和瓶颈,同时也面临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学科发展的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学院要始终坚持追求一流,积极谋划、创新求变、主动作为,着力破解发展瓶颈、补齐自身短板,努力实现快速发展。作为学院党委书记,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加强学院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引领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方针,努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大力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信息+”学科建设和跨学科—贯通式人才培养,全力以赴实现软件工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冲“A”目标,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担当作为。
建筑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蒋文涛表示,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召开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研讨班。在研讨班上听取了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重要讲话,感悟颇深。两位领导高屋建瓴,全面总结了学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讲话站的高,从两个百年目标谈起,结合国内国际面临的两个大局以及疫情影响带来的新的变化等,深刻阐述了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现实基础、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讲话落的细,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细致布置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详细分析了学校发展的空间所在;讲话抓的实,不仅从战略上给我们指出了方向,而且在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具体内涵、川藏线建设所涉及科研建设内容等具体举措方面也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学院将认真学习和领会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的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学科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研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打造学院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特别是土木、力学、环境和建筑四个学科在川藏线建设中的发展机遇。土木和环境应该成为主打学科,深入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环境、建筑规划学科要紧密结合双城经济圈建设,拓展自身的学科发展新方向。
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庞国伟谈到,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王建国书记的讲话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发展规划,明确了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李言荣校长结合当前全力推进的双一流建设评估和第五轮学科评估重点工作,对比了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未来五年是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化学工程学院奋力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建设的重要时期。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初步建成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目标,这也是化学工程学院今后五年需要完成的重点建设目标。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学院将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继续加大内培外引,建设更为科学合理的一流教师队伍。一是继续推行“化工之星”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有计划地为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二是实施全球英才引进计划,每年有计划地走访东部高校和海外名校,面向学科发展需求引进具有国际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端人才;三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金字塔。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何有节表示,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的报告高屋建瓴、高度精炼,对学校下半年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做了全面分析与部署,内容丰富、立意深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提振了士气,对做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和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会后将及时向我院教职员工传达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做法,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何有节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本次会议对凝聚我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汇聚蓬勃向上的川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王建国书记和李言荣校长所提出的举措实实在在,学院对工作怎么干、怎么抓、怎么落有了思路。结合我院工作,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要基于学科融合建设基础,全面总结“十三五”学院事业发展的成绩和差距,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准确研判本学科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未来发展方向和机遇挑战,面向国家需求和对口行业瓶颈问题,研讨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任务、发展目标和有效切入点,坚持创新引领、内涵发展,强化“从0到1”的原创研究,秉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本科教育为核心,研究生培养并进”的全局化办学理念,前瞻布局,编制好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科学的系统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建议新的评价标准要体现讲品德、讲业绩、讲能力、讲贡献、讲影响、讲质量。指向性要鲜明,要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社会影响的网络技术,将民主、同行评价的体系建立起来,既考核客观的条件,也要讲口碑、社会影响。同时,加强学校积极向上的评价文化建设和合理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评价条件。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牟德富表示,王建国书记、李言荣校长关于“十四五”规划的报告分别从战略战术上高屋建瓴诠释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明确、突出重点、令人振奋,充分展示了川大人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今年,是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迎接两场大考、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直面形势和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思考学院的“十四五”规划,主动谋划落实的举措和抓手,坚持党建和事业融合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加强人才引育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整合学科资源,科学谋划,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核心竞争力,凝炼学科发展的特色与方向,为全面推动学校“两个伟大”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向前迈进作出积极贡献。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兴蜀表示,在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聆听了王建国书记、李言荣校长的报告,深刻领会到“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经济的巨大风险,以及我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对“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要求令人振奋。通过各学院对报告的内容、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研讨,获得了极大收获,也进一步提升了信心。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要充分结合交叉学科特点,瞄准网络空间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人才培育和科研攻关,提出以下思考:一是围绕国家重大目标、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交叉科研平台或中心,建议是否能淡化学院、学科的管理概念,以目标为导向,避免形成围绕学院、学科的资源再分配;二是学校在破五唯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考虑了信息类学科特点采纳了顶级会议,建议还要考虑涉及某些领域不便发表论文的场景,在职称评定、毕业论文上考虑相应的评价机制;三是充分结合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特点,加大内培外引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基于人才做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围绕“三个面向” 推进学科交叉 建设一流理科和新工科——理工科代表热议学校中层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相关推荐
- 川大华西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二
- 我校物理学院与LHAASO合作组在Nature发表重大科学发现:探测到有史以来最高能量γ光子
- 四川大学与甘洛县召开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
- 广西、济南、河南校友会举行年度大会
- 【聚焦】风好正扬帆 扬鞭再奋蹄——理科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学校2019年度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精神
- 四川大学: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血脉 深挖江姐“托孤遗书”精神内涵 培育新时代红色传人
- 华西医院结直肠癌MDT团队在外科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surgery发表多学科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成果
- 谭述森院士受聘为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姐班”名誉班主任
- 抗灾经验+战疫实践 川大华西医院打出疫情防治组合拳
- 冯鸟东:扶贫路上的川大共产党员
- 2020年度“四川大学学术新人奖”出炉
- 我校入选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正式授牌
- 五洲学子携手,全球大师云集!2019年国际课程周圆落下帷幕
- 我校重大学术成果《儒学文献通论》《中国道教思想史》《宋会要辑稿》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奖
- 众院士齐聚川大把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
- 我校承办的第十五届(2020)中国管理学年会成功举办
- 学校召开基层单位述职评议考核大会
- 我校与武侯区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项目
- 传承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川大师生实践团开展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我校艺术学院学子将第五次登上央视春晚奉献精彩演出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