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2018】优化科技创新链 打造“三个面向”的一流科研 科技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科技兴国的道路上,我校发挥多学科、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秉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发展目标,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四川大学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聚焦新兴、前沿和交叉学科新方向,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大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践科技强国、科技强校的历史使命,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开展一流科研,做真科研、真学术、真贡献,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加强校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 坚持“双轮驱动”,构建创新链,激发创新活力
2018年,为更好地从源头上激励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人才—方向—平台—项目—成果”创新链;并从创新链的五个方面,实施了《四川大学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四川大学科技奖励种子培育项目》等一系列计划,启动了《交叉创新基地培育专项》《基础研究培育专项》,为学校高端人才、重大科技项目、交叉创新平台、重要科技成果等做好培育和储备,为前沿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等科研领域做好布局,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到校科研总经费21.6亿元;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项目数、专项经费数均位列全国高校第10位;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余项、列全国高校第10,直接经费超过4亿元、列全国高校第9。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国际学术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截至2018年12月,学校Nature Index排位上升至全球第55位。
★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
▲2017年度我校SCI收录论文数全国高校位列第5位
▲ 2018年度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
▲冯小明院士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杰出教授钟本和荣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奖
2018年10月新公布的2017年度我校SCI收录论文数(Article和Review论文)4606篇,较2016年度增长10.80%,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列第5位;发表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3969篇,全国高校排名第5位;卓越国际论文(原“表现不俗论文”)1974篇,较2016年度增长4.61%,全国高校排名第8位。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稳中有升,截至2018年12月21日,2018年专利申请1323项,2018年授权专利1021项。
2018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奖励173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19项,其中我校牵头15项。特别是,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向获奖代表颁奖。我校共获得6项奖项,其中牵头的4项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此外,四川大学参与的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奖总数(通用项目)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六,为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王玉忠院士荣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另外,获得四川省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我校牵头7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牵头4项(全国排名第6);在其他重要科技奖励方面,冯小明院士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杰出教授钟本和荣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奖;另外获得轻工业联合会奖2项、中华医学奖2项及华夏医学奖5项等。
★ 瞄准科技前沿,推动科研大平台建设,科研基地建设再上台阶
高水平科研平台汇聚一流科学家,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支撑。2018年“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在经过两次专家论证后,于9月底获批建设,2018年教育部仅批复建设7个前沿科学中心。疾病分子网络前沿中心以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分子网络机制国际科学前沿问题为牵引,聚焦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汇聚高水平人才团队,坚持原创引领,推动我国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快速发展。2018年12月,我校被选为2018年度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上作大会发言,介绍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
▲教育部关于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建设的通知
此外,学校新增“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新增“无线能量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1个;新增四川省植物来源药物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基地6个。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绩效评估;“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和“高分子材料工程”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皮革化学与工程”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均顺利通过评估;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口腔转化医学”等3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均顺利通过验收。
★ 夯实人才基础,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学校重视科研人才的成长和发展。2018年学校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滚动资助1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人、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9人(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新增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万人计划”国防领域青年拔尖人才1人(首次突破);“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创新领军人才5人、天府科技菁英7人。
★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近些年来,四川大学不断努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地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和新举措,学校利用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契机,于2016年底出台《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2018年注重构建完善以“川大22条”为统领性文件、多个具体配套实施细则文件的“1+N”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全方位系统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确权科技成果70多项,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30多家。学校培育及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与大企业合作。与联想等6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科研合作经费1500万元(这是埃克森美孚目前与中国高校合同经费最大的一项科技合作协议)。
▲学校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助推公家中心城市建设》合作协议
▲学校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签署“高分子复合物加工领域研究”合作协议
在校地合作方面,学校确立了“深耕四川”的思路,创新性提出了与地方“共设一支资金、共建一个平台、共育一支队伍”的校地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川大-泸州”战略合作资金支持项目31项,新增产值约2亿元,利税超4000万元;四川大学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成为川大-泸州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2018年“川大-德阳”战略合作资金支持项目22项,年预期利税1.3亿元。与自贡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攀枝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校地战略合作已扩大到四川省8个地市州,资金总规模达到5亿元,有效推动四川各地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学校进一步深化与成都市融合发展,与成都市共建前沿医学研究中心、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等;与双流区共建环川大江安校区国际化创新创业示范带和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推进学校老师全面参与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已与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签约16个项目。百廿川大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焕发了新的光彩,以自身的核心优势科研实力,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砥砺奋进的2018】优化科技创新链 打造“三个面向”的一流科研 科技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相关推荐
- ?阿里巴巴合伙人、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一行来校访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顺利举行
- “第十一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出版社与期刊社党总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及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 第四届“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智库论坛成功举行
- 中国—印度—尼泊尔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 我校承办2021年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社团时代”学术研讨会
-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校长汪劲松一行到校调研
- 四川大学学子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重要回信精神
- 我的川大我的圕——四川大学图书馆2020年新生入馆教育线下活动正式开启
- 材料学院科研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成果
- 我校64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央视新闻】新型冠状病毒来了 你该如何防护?
- 华西医院连续六年位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第一位
- “智汇百川”2021春季川大校友企业双选会举行
- 学校举行中层正职干部寒假专题研讨会
- 我校刘文勇教授编校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晚清民国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文献集成》出版
- 医科学院(医院)学习贯彻学校2021年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精神
- 共诵经典 同传文化 四川省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留学生组展演活动在我校举行
- 理科学院学习贯彻学校2021年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精神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