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重新认识你
让我重新认识你
我叫张晗,是一名九三年出生的年轻党员,2019年9月到院校动研所工作。此时此刻,我正和院校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的其他队员们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检测工作。
在别人眼中,也许我们的工作景象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安全防护到位的科研院所、有着先进的检测仪器、充足的防护物资、成熟的检测体系、技术过硬的检测团队……然而,我看到的武汉却是这样:临时征用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凌晨加班组装的高低床病房、偌大空荡的即将用作核酸检测室的房间、从车上临时卸下的大小不一的自带物资……武汉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武汉,此刻,我意识到我们有一场硬仗要打,要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要从“零”开始,从“基础设施”建设搞起。
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武汉,更让我重新认识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每天穿梭于楼上楼下搬运物资、虽然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仍精力充沛的“老顽童”,原来他是我们的副院校长李青;为了队员安全潸然泪下、反复叮嘱生物防护细节的较真“老头儿”,原来他是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因严重睡眠不足而满眼血丝,为了队员的安全防护和规范操作操碎了心的“小姐姐”,原来她是院校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医疗检测队队长吴晨;驰骋在医院、酒店、超市,“疯抢”物资,保障队员工作生活的“后勤部长”,原来是院校医务室刘少辉大夫;清点整理物资、每日背着药物喷洒器,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的消杀员,原来他是参加过汶川地震的英雄隋竑弢;还有一名80后帅小伙——我的搭档、来自肿瘤医院的孙力超,他是我取样路上的定心丸,有了他,取样的路不再遥远,有了他,危险工作更加心安。
当然,我也重新认识了我自己,当看到院校检测志愿者召集令时,我想到:“疫情这么严重,医护人员都在前线抗击疫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怎么能置身事外,安心在家里过春节?”于是我主动报名出征。我的父母每天等到凌晨两三点,听我一声“平安”并为我加油鼓劲;我的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我注意防护。是这些人的担心、牵挂、鼓励、支持,让我不断坚定了不畏艰险、为国为民的信念,也让我重新认识到,原来我这么富有。
我坚信疫情的阴霾一定会过去,春天的明媚即将到来,人们的口罩终将摘下,所有的一切都会恢复最初的美好。武汉加油!中国医学科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加油!
(动研所 张晗)
相关推荐
- 我校博士后代表队参加2019年北京博士后趣味运动会
- 院校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交流会
- 实验动物所建立异种器官移植供体小型猪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
- 由阜外医院牵头的国家课题 China PEACE 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引关注获2014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第二名
-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放射所召开2019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庆七一表彰大会
- 98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出院:曾高烧40度,王辰院士为她会诊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胡卓伟团队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靶点
-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一行来院校调研
- 【战“疫”风采】致敬输血所“最美逆行者”
- 《药学学报》英文刊APSB首个影响因子达到6.014
- 著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陆士新逝世
- 医科院信息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活动 助力2019年全国科普日
- 新华社|硬仗要有硬实力:从武汉到绥芬河 中国科技抗疫不停步
- “我们欢呼雀跃,又鸦雀无声;深感无力,又重燃希望……” ——这封感谢信讲述了生命最难也是最美的重生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检测队再出征
- 助力疫情防控 ?院校职工在行动——致院校全体职工
- 院校举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 中国科学家| 饶毅:回忆我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
- 抗击疫情 肿瘤医院科室在行动(二)
新闻公告
- 院校召开新提任机关处级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08-31
- 院校召开发展史编修领导小组会议 08-30
-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启动临床试验 08-26
- 院校召开2021年秋季务虚会议 08-26
- 中国医师节 | 致院校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08-18
高考招生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