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专家问答(二)
《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
专家问答(二)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继续组织专家问答,今日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从病毒学角度解读相关问题。发布内容如下: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教授:蝙蝠很可能是2003年SARS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源头
1.“超级病毒”为何源于蝙蝠?
蝙蝠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由于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蝙蝠成为了上百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对于病毒溯源的研究来说,蝙蝠地位很特殊,是重点的关注对象。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这使得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野生蝙蝠可能会携带很多病毒,但是它们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2. 研究表明,2003年SARS病毒源于蝙蝠
2011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云南的一个蝙蝠洞里,首次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相近的SARS样冠状病毒“S基因”。2013年,该所从样品中分离出第一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活病毒,显示更为相近的“S基因”让这株病毒能够使用和SARS病毒相同的受体,并能够感染人的细胞。此举让全球科学家对SARS病毒起源的分歧、争论,变得“趋于一致”。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等通过全国范围内蝙蝠病毒组研究发现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具有几乎一样的,而其它所有物种冠状病毒没有的基因特征结构,源头目标变得更加清晰——SARS冠状病毒起源于菊头蝠。
对云南蝙蝠洞的采样工作随后持续了5年,中国研究人员陆续分离出3株活病毒,得到了共计15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经对比,蝙蝠洞中发现的SARS样冠状病毒,它们的各个基因和SARS病毒的最高相似度达到97%以上,属高度同源。从遗传学上看,这意味着SARS病毒的最直接祖先来自这些蝙蝠病毒。
3.造成此次武汉肺炎疫情的病毒是一种未知的、不同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患者样本宏基因组测序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完成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证明样本中存在一种未知的、不同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为最终确定此次疫情的病因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研究显示2019年武汉肺炎的病毒源头同样与蝙蝠相关
对于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已有大量前期研究认为,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起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在演化关系上最为接近的类群,都能在各类蝙蝠中发现,因此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1月23日,研究人员利用提取的nCoV-2019全基因组序列,与从人类和不同动物身上发现的SARS病毒和冠状病毒进行了基因和功能的比较分析。不同种冠状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019-nCoV可能起源于蝙蝠,但目前尚不清楚中间传播媒介。2019-nCoV的S蛋白与人类SARS病毒P2的同源性约为76%,与蝙蝠SARS样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最接近蝙蝠冠状病毒、蝙蝠冠状病毒BM48-31的同源性为72%,与其他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更低。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2019-nCoV更可能是一种与SARS病毒仅有松散联系的新型蝙蝠冠状病毒。遗传连锁分析表明,2019-nCoV位于蝙蝠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的交界面,由于与人类SARS病毒高度变异,应属于蝙蝠冠状病毒的新类型。
1月24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在感染的人体内被检测到,在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摊位也分离了出来,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同日,《柳叶刀》推出“冠状病毒”专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研究予以关注。其中一篇研究指出,2019-nCoV很可能与中华菊头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通过比较脊椎动物宿主的所有病毒的感染模式,发现水貂病毒显示出与2019-nCov更为接近的感染模式。传染性模式分析的结果推测,蝙蝠和水貂可能是2019-nCov的两个候选感染库。两者都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中间宿主。
参考文献:
- Xie, J., Li, Y., et al. . Dampened STING-Depende0nt Interferon Activation in Bats.Cell Host & Microbe, 2018.
- Xu X., Chen P., et al..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 Science China.2020.
- Huang, C., Wang, Y., et al. .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2020.
- Guo Q., Li M., et al. .Host and infectivity prediction of Wuha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using deep learning algorithm.bioxRiv.2020.
- Wu Z, Ren X, He G, et al. ORF8-related genetic evidence for Chinese horseshoe bats as the source of human SARS coronavirus. J Infect Dis. 2016.
- Wu Z, Yang L, Ren X, et al. Deciphering the bat virome catalog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bat viruses and the bat origin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SME J. 2016.
整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孙晓北 童惟依 李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专家问答(二)
相关推荐
- 当先锋 作表率?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致院校广大共产党员的一封信
- 深刻认识新时代使命 做好科技创新布局
- 院校领导会见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雨蓉一行
- Nature∣秦川团队应用hACE2转基因小鼠阐明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性,建立了国际首个新冠动物模型
-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揭晓 系统所研究员马瑜婷榜上有名
- 我院病原所等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新发地疫情溯源研究成果揭示冷链运输食品可成为新冠病毒传播载体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进展快报 ?第50期】 再帕尔·阿不力孜团队在质谱成像技术及其食管癌代谢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院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动员部署会
- 院校第六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启程赴藏
- 筑牢院校后勤保障的“钢铁长城”——记院校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
- “即使撤离,仍心系武汉” 最后一支国家援鄂医疗队完成使命!
- 喜讯!我校梁乃新教师(团队)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一封心理支持和辅导建议书
- 第十三届全球防治慢性呼吸疾病联盟大会在京召开发布首个全球防控慢性呼吸病行动宣言
-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肿瘤医院人一直在行动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发现新冠病毒感染恒河猴康复后短期内不会再次感染
- 基础所葛微/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唐佩福联合发表 关于CCR-5基因编辑婴儿骨发育风险的述评
- 传承协和精神 踏上战“疫”征程——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届毕业典礼举行
- 临床医学八年制2013级学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院校职工乒乓球赛圆满落幕
新闻公告
- 院校召开新提任机关处级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08-31
- 院校召开发展史编修领导小组会议 08-30
-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启动临床试验 08-26
- 院校召开2021年秋季务虚会议 08-26
- 中国医师节 | 致院校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08-18
高考招生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