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承办中国高教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全体理事会
12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全体理事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理工处处长吴爱华,部分理事单位校领导及老师参与了会议。

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指出,当今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前程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福祉,我国基础理科在近3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依然缺乏,高等理科教育挑战巨大。他希望通过理科学会这一平台将高等理科专家聚集起来,相互交流,共同推动理科教育发展。
吴爱华希望各高校能够坚持“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在“拔尖计划”工作中加强学生的使命驱动,通过新工科建设推动理科教育改革,促进理科与工科的交叉融合。
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裴坚教授作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他在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后,提出了对高等理科教育的思考,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学科间开放融合和共享的课程,进而为学生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夏立新教授作了题为“深度融合信息科技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报告。作为四年一度的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单位之一,华中师大坚持将“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并从修订培养方案、营造教学文化、优化管理服务等八个维度进行系统性重构。独具特色的智慧教室串联直播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满意度,也促使优质的教师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
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兰利琼教授的报告题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川大实践”,这项坚持十年的改革也荣获了今年的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川大强调教师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奖励机制、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多元化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同时,她还介绍了川大多项创新改革,如小班式探究教学、非标准答案考试、全过程学习评价等,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榜样。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李硕豪教授作了“拔尖计划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他通过分析近5年的4499名拔尖计划毕业生的去向,提出应该关注拔尖计划学子在毕业后的优势累计效应是否能够保持,从而成为国家期待的国际学术领军人才。最后,他还提出构建拔尖计划毕业生跟踪管理机制、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以及提高与国际顶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深度及广度等建议。
下午的报告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曾长淦教授进行了主题为“理科背景下的工科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他指出,中科大坚持“注重基础、理工结合”的特色,并在近几年通过科教结合、理实结合、所系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进行国际学科人才、交叉学科人才以及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希望在雄厚的理科基础上能够在新工科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部长燕敦验教授介绍了“科教融合育英才”为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实践。国科大在本科阶段采取三段式的科教融合培养体制和学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重视高质量的科研实验和国际交流及个性化培养,致力于培养有志于科学报国的领军和骨干人才。
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大学王世强教授作了“面向生物学世纪的创新型本科教育思考”的专题报告。他指出生物技术或以生物医学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性和自信心的培养,从而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
心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心理学科的整合改革探索”。她认为,教指委首先应当了解国家社会需求,聚焦心理学培养目标定位、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加强课程质量保障建设;最后,则是要整合行动方案,完善心理学学科建设的细则。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俊荣研究员作了以“创造力的培养与科学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报告。郑俊荣强调科研创新对于时代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他指出,科学创新是源自于人类对自然的好奇,研究本身不带功利性,但科学创新自然会带来技术的突破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鉴于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技术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互动讨论环节,各高校与会专家积极发言,讨论了高等理科学科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和对各理科专业未来建设的看法。

最后,现任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和即将接任理事长职务的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分别发表了总结讲话,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交流性、融合性、启发性意义,并期待未来的高等理科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取得更快的发展、更大的突破。


编辑: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京大学承办中国高教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全体理事会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87讲:水与北京城的历史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启动“鸿雁传心”公益实践活动
- 2018年北京大学重要新闻回顾
- 北京大学举办慕课建课说明暨培训会
- 北京大学3人荣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物理评论快报》报道刘运全教授和龚旗煌院士等关于双指针阿秒钟的研究新进展
- 学生工作部举行2018级新生班主任培训暨优秀班主任表彰会
- 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1989:华光激光照排系统日臻完善
- 北大出版社捐资支持北京大学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 重温建党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北京大学领导班子赴北大红楼参观学习
-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成立 搭建东西方思想界跨文明平台
-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揭牌仪式举行
- 【用我智慧奉献爱】草原之上 爱如星光——记“Eye在内蒙”项目发起人施瀚
- 第25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先进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大会在北大举行
- 第六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强化挑战班年会举行
- 向站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提问——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田薇做客北京大学并发表演讲
- “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北京论坛(2020)在北大开幕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布《汽车空调HFCs制冷剂减排绿皮书》
- 【圆梦新一代】志愿之火·医者仁心——记北京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王林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