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付紫璇入选2018罗德学者
12月2日,2018年中国罗德学者名单正式揭晓。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付紫璇经过层层选拔考核,在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奖学金——罗德奖学金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的罗德学者。

这是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的第四个年头。此前已有张婉愉、徐铌、侯逸凡、李雨晗4位北大学子先后获得该奖学金。

付紫璇,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经济方向2015级本科生,攻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双学位。本科期间研究方向为社会平等和劳动力流动,还曾作为助理研究员从事医疗保险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新闻与传播事业,任校内媒体记者,并曾在多家媒体机构实习,参与调研和新闻报道。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换学习传播学,取得满分绩点,被导师称赞为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曾效力于北京大学女子篮球队,担任元培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热爱跳伞和登山等极限运动,曾完成斯巴达勇士野兽赛23km障碍越野全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运动咖。
罗德学者评比的终审结束后,付紫璇回到酒店继续写代码。虽然之前听说入选的学者会在当晚知晓结果,但她没有多想,将手机调成了静音。
代码写完后,她看了一眼手机,发现有两条未接来电。这时心里闪过一丝念头,会不会是……
将电话拨回去,听到一声“Congratulations”,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当晚,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付紫璇平静地入睡。
第二天醒来后,她突然觉得,事情是如此不可思议。
“当然有兴奋,但同时还有点诚惶诚恐,毕竟‘罗德学者’这个头衔包含了太多。总之是很变幻莫测的感觉。”
回想起11月30号的罗德晚宴,付紫璇认为这是她在申请罗德学者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晚宴是终审评委和终审候选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为候选人和评委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认识、了解、交流的机会,但又不同于正式的面试,它让候选人可以在融洽的氛围中展示出最真实的自己。
“我非常享受和评委们交流的过程,这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既有关于生活的轻松话题,也有论及社会问题时的针锋相对,一来一往之间的思维碰撞简直太美妙了。”
谈起自己成功的最大优势,付紫璇认为是自己对新闻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关怀打动了评委。
“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那种能量是巨大的,那种感觉也是幸福的。”
北大将近4年的本科生活,是付紫璇最珍视的。谈起在北大最大的收获,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由选择的空间。
“在北大,每一个人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正是在这其中,我找寻到了自己的理想所在。过去四年,受益于学校的跨院系选课制度和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理念,我在经济、国际政治、新闻传播领域都有所涉猎和积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我在北大的本科生涯,就是一个自由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所谓交叉学科的魅力,我想就在于此。”
付紫璇关注的领域是新闻传播,沟通、采访、撰稿、记录,对话不同的个体,讲述独特的故事。
她认为,一个优秀的记者最需要的不是采访和写作的技巧,而是公共意识,就是罗德学者所熟知的那句“Fight the world's fight”,对社会的深入体察和理性思考。
付紫璇计划在牛津攻读PPE,希望在政治学和哲学这两个领域有更多的探索,并以此为新起点去实现她的新闻理想。(文/慕鲁)
历年获得罗德奖学金的北大学子
张婉愉,2015年度中国罗德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曾在斯坦福法学院交流,还作为队长带领团队获得第十四届Jessup国际模拟法庭比赛的中国总冠军。
徐铌,2016年度中国罗德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任中国医学生联合会(IFMSA-China)的副主席,ItGetsBrighter网络平台创始人,国家奖学金、医学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曾赴牛津大学、耶鲁大学进行研究实习,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研发出新型药物,同时是北大排球队、赛艇队成员。
侯逸凡,2017年度中国罗德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曾两次获得学科综评第一。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性国际象棋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队队员,是历史上晋升男子特级大师最年轻女棋手,四次获得世界冠军、两次男女混合赛的世界冠军,打破了棋手Maia Chiburdanidze的32年世界纪录后,现为年纪最轻的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
李雨晗,2017年度中国罗德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曾代表全校学生在北大建校纪念庆典上发言。她曾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的实习生,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时还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与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本科毕业后,李雨晗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前往青海三江源从事保护实践。她和当地牧民一起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并发展自然体验活动。
罗德奖学金
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也译为罗德兹奖学金或罗氏奖学金,是一个世界级的奖学金,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得奖者被称为“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s)。
罗德奖学金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前往牛津大学学习,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公共意识的未来领导者。每位罗德奖学金得主每学年大约可得到£30,000英镑或$50,000美元来全额补助在牛津大学学习的各种费用,并且可以得到使用罗德楼的权力。奖学金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已培养出8000多名罗德学者。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源:受访者、新闻中心、公众号“罗德奖学金”)
延伸阅读:
李雨晗当选罗德学者!|从北大到三江源
侯逸凡当选罗德学者!|北大生涯是我青春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编辑: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大学子付紫璇入选2018罗德学者
相关推荐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总结暨表彰大会举行
- 校领导看望慰问跨年夜坚守岗位的师生员工 送去新年祝福
- 北医三院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医疗保障任务
- 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二讲举行
- 四十年初心不改,新时代砥砺前行——写在《北京大学校报》第1500期发行之际
- 物理学院聂绩与合作者揭示极端降雨事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 孟二冬相关新闻回放
- 国家治理研究院进入“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A+级榜单
- 北京大学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 “敬老尊贤、爱在重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教职工集体生日交流会
-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18年十大工作亮点
- 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北京大学并开展推介活动
- 裴坚课题组在共轭聚合物的多级组装及其电子学器件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 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蜻蜓之眼》观片研讨会召开
- 地空学院团校组织学员赴李四光纪念馆参观学习
- 落实教育部、北京市“五个一律”要求 北京大学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 陶澍主讲才斋讲堂第161讲:利用高源分辨率排放清单评估我国大气污染变化趋势
- 全国高校研究生“改革开放精神”学习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 何占豪与《梁祝》6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北京大学举办
- 第六届“北友杯”北京大学创新设计大赛落幕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