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20年】(33)动科学院: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动物科技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最有实力的学院之一。合并组建20年来,动科人不忘做强学科初心,牢记服务三农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不辱使命显担当 学科建设撑一流
学院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学科建设,畜牧学科1936年创建并招收本科生,1963年招收研究生,2005年获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学院整合形成21个科研团队,在牛羊猪遗传与进化、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脂肪沉积与肌肉发育规律、新品种(系)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培育秦川牛专门化肉用新品系 3个,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关中黑猪、汉江黑猪和蕨麻猪新品系 3 个;建立中国首个家畜泛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和功能元件注释共享平台,构建世界上第一个山羊和绵羊的参考基因组图谱。学院分设以来,发表SCI论文1779篇,被引频次14765,均位居学校首位,对我校ESI学科整体贡献排名第一。
学院推进学科建设与本科专业的融会贯通,以优势学科带动专业内涵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陕西省紧缺人才需求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为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
引培并举揽英才 师资队伍上水平
动科学院以聚才引智为抓手,致力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打造国内畜牧学科人才高地。成立学科与人才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干部1名,负责人才日常管理与综合服务工作;先后选派45人次进行一年以上的国外访学,开阔国际化视野。获批“国家人才项目”特聘教授1名,获批“国家青年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名,在全校率先引进全职德国籍特聘教授1名。学院分设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8名,选聘优秀青年教师41名。
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学历占90.2%,5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国家及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畜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委员1人,国家973计划领域咨询专家1人,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陕西省“百人计划”3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陕西省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7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 人才培养质量高
动科学院以理想信念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把握主基调,唱响主旋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基层、奉献国家。学院分设以来,培养本科生2886人、硕士研究生1447人、博士研究生317人;先后选派188名学生赴国外知名院校攻读学位,招收70余名留学生来院攻读学位。
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深入探索“三个融合”和“四个对接”的工作机制,实现学科建设与党建工作互相促进。先后举办邱怀、刘荫武、刘景星、董光明等畜牧先贤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凝练“畜德自牧、富饶天下”学院文化,传承动科文化根脉,弘扬科学家精神和西农精神,营造凝神聚力、人心思进的良好育人氛围,使重教爱教、勤奋好学蔚然成风。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五个一”工程、学业导师制、朋辈辅导微课堂、“企业班”实践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全覆盖等实现“三全”育人。实现学生从“志愿率低、录取分数低、学习热情低”向“升学率高、培养质量高、满意度高”成功逆袭,成长为具有“一懂两爱”情怀的新时代“三农”人才。
学院获批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陕西省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从2008年36.92%增长至2019年64%,其中2017年高达70.2%,获“学霸年级”美誉,被人民网等报道。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多年位居学校榜首。
顶天立地国际化 科学研究成果丰
动科学院瞄准国际研究前沿,聚焦畜牧产业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为推动畜牧产业优质高效发展贡献“动科智慧”。姜雨教授先后在《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反刍动物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优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科技推广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科研经费自2007年突破千万元大关后逐年攀升, 2016年冲破5000万元;发表SCI论文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从2007年33篇增至2018年230篇,列居全校首位。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等13个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学院分设以来,与国外30多家单位开展深入合作,组织召开国际动物遗传学大会、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化发展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90余场,国外专家报告240余场,学术报告525场。形成“千人论坛”“全国优秀博士生论坛”“年度学术报告会”等常态化高端学术论坛。
聚焦产业可持续 社会服务影响大
动科学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一带一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畜牧行业发展的行动自觉,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制定国际上首部奶山羊营养需要量标准和西农萨能奶山羊标准综合体,以《秦川牛国家标准(GB5797-86)》为核心的优质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等行业标准16 项,担任政府或行业管理顾问26 人次,提交政府建议并被采纳40 多件,特别是“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建议得到国务院总理的批示并被农业部采纳。
学院针对西部区域畜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建立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等6个科研试验基地,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近万人次,累计创造经济价值150多亿元,有效带动陕西乃至西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广西金陵研究院、伊川肉牛产业研究院、西部高端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千亿奶山羊产业联盟等,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例如校企深度融合助推石羊集团跃居“西北第一”;“碳纳米管载体免注射疫苗、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水产免疫苗种中的应用”技术转让501万元,创造学校单项科技成果转化的最高纪录。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砥砺奋进20年】(33)动科学院: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相关推荐
- 学校安排部署网络安全工作
- 法国农业科技考察团来校座谈交流
- 巍巍圣地铸师魂
- 校代表团访问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高校成果丰硕
- 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向祖国献礼
- 吴普特会见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校长一行
- 我校在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佳绩
- 我校首次举办云南省林业系统技术推广干部能力培训班
- 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 校地合作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圈健康快速发展
- 【科研新进展】(28) 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小麦条锈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多地来校洽谈交流校地合作
- 学校教职工乒乓球个人排名赛成功举办
-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24)
- 【西农奋斗者】(19)“一麦相承”为苍生(4)
- 学校附中隆重举行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揭牌仪式
- 国庆阅兵在我校引起强烈反响(1)
- 2019年英语专四成绩创新高
- 新时代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一行来校调研
新闻公告
- (44)家乡麦田里的博士卫兵 05-27
- (29)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二) 05-27
- (20)虚拟仿真:连接理论讲授与野外实践的桥梁 05-27
- 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一行来校调研 05-27
- 学校召开第三届工会委员会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05-27
- 留学生云端助力教育扶贫 05-26
- (4)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两会谈 05-26
- (19)“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法实践 05-26
- 李兴旺检查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工作 05-26
高考招生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