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24)

2020-03-04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农学院】亮身份  助春耕   践行“西农精神”

  近期,农学广大学子积极响应校院号召,就地下田、助力春耕,在生产一线学习,为生产一线服务,“硬核”助力春耕,奏响战“疫”春耕曲。

  秦梦凡:村里的“油菜”博士

  

  2月14日晚,湖南省邵阳县迎来了短暂的强降温冷雨天气,温度从25摄氏度骤降至0-3摄氏度,做油菜冻害研究的博士生秦梦凡警惕起来,15日一大早便匆匆来到村里油菜地,实地调查花期冷害对油菜结实、坐果的影响,并选取一些单株做了简易标记,持续观察植株荚果变化情况。

  通过不断追踪后期低温影响油菜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秦梦凡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当地的油菜品种优良,冷害发生时,处于蕾薹期的材料表现良好,躲避了此次低温胁迫。二是处于花期的材料,几乎所有植株角果都未表现出严重的冷害现象,空籽粒少,但是二次分枝花蕾部分冻死,且约50%的植株茎杆下部有冻裂现象,会大大增加核盘菌入侵的几率。于是,秦梦凡立即来到当地村委会,提出问题解决办法,建议及时喷施多菌灵等抗病菌农药,通过选择晚花品种来躲避寒潮,预防花旗低温胁迫,同时要做好病情监测预警。“这次抗疫期间,我们村的‘油菜’博士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村委会主任感慨道。

  马前:牵住辣椒“红鼻子”

  

  抗疫期间,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博士研究生马前积极投身当地辣椒育苗工作中,并用专业所长指导农户生产。

  贵州遵义是中国最早种植和食用辣椒的地区,也是全球红辣椒重要的集散地之一。针对当地辣椒育苗出苗率低的问题,马前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积极请教学校老师和技术人员,整理之后向当地村民提出播前催芽和播时穴播覆土的专业对策,大大提高了辣椒出苗率,保证苗期苗全。在营养块育苗过程中,马前建议农民采用浅穴播种覆土的方法,并且以实际行动加入到种植户的育苗过程中,帮助农民在畦上覆膜,明显提高了保温效果。

  “疫情防控期间参与春耕工作不仅增强了我的实践技能,更让我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需求,基层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指导,农村是农学人施展才华和专业实践的广阔天地,我将把‘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将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看着刚刚出苗的辣椒,马前微笑着说。

  牛洪壮、晁漫宁:春天里的“小麦”卫士

  

  此时正值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作物学硕士牛洪壮、晁漫宁以自己的实际性动感,成为春天里的“小麦”卫士。

  “这个时期的小麦对缺水非常敏感,应及时浇水追肥,以促进小麦生长,增加小麦分蘖。”牛洪壮穿着雨鞋,拉着防渗带,在地头讲解着麦田灌溉的要点。

  三月伊始,气温回升较快,土壤解冻并且蒸发量加大,麦田失墒加重,同时田间杂草逐渐增多,针对这两个问题,牛洪壮建议村民用锄头除草,不仅起到能去除田间杂草的作用,还可以切断地表土的毛细管,保持土壤墒情。同时在田间劳作既能减少除草剂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活动身体,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

  晁漫宁主动联系宿州当地农业企业,结合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协助企业小麦试验基地进行苗情调研及田间管理。针对今年皖北地区小麦播种时墒情欠佳,造成小麦播期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多天调查,晁漫宁针对旺苗、壮苗、弱苗等不同苗情提出对应的管理意见。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晁漫宁结合小麦除草进行病虫害防治,提出防治蚜虫、红蜘蛛和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的措施。“希望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晁漫宁表示。(高雪纯)

  【资环学院】学子多渠道抗击疫情

  疫情防控期间,资环学子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阵以待,通过捐献特殊党费、志愿服务等举措种抗击疫情。

  “爸,明天我和你一起上班。”资环学院研究生吴璐璐如是说。 吴璐璐的父亲吴刚是街道武装部部长,党员领导干部。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奔波在防疫一线。在父亲的感召下,吴璐璐主动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负责小区人员信息录入工作。从2月15日开始,早8:00,晚10:00,父女俩一起出门,一起回家,每天的“带好口罩”“多穿衣服”就是最朴素的相互支持。

  资环学院本科生环工党支部党员谢谨裕主动请缨,承担村里喷洒消毒剂、制止集众活动、宣传防疫知识、慰问隔离家庭、进出入口设点登记等防疫工作。支部预备党员华正东主动联系村主任,成为了“友谊网格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一员。主要负责劝返外来人员,来往登记、测体温等。

  学院2019级新生乔海洋积极响应团委号召,主动参加防疫知识培训后承担怡园社区张贴宣传海报、分发工作手册、挂横幅、填写返乡信息登记表,核对外地返乡人员信息,来访电话答解惑等工作。乔海洋的父亲表示,得知孩子主动在网上报名志愿服务,他当时感觉很意外但也很自豪,看到了孩子成长,感谢学校的培养。(张浩然 李腾)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路上 有你有我(2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