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灵魂的呼吸
我最初的阅读始于小学。班主任老师姓陈。他把全班学生和他自己所能找到的课外读物集中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一只旧木箱就可以全部装下的班级图书馆。并将这个图书馆交由我全权打理。除了这个所谓的图书馆,当时几乎再没有可供同学们课外阅读的资源了。
进入高中时,文革已经结束。小平同志果断决定恢复高考。老师和学生们都铆足了劲,要将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知识改变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学校有个图书室,只有一间房,几乎不开放。不知何故又开放了一段时间,又恰恰被我赶上了。我被里面的文学书籍所吸引,从熬夜看发展到上课放在抽屉里偷着看。上课不专心,成绩立马下降。一次数理化考试只得了三四十分。高中班主任老师也姓陈。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气得连话都说不出:“你……你太不争气了!你这样下去会摸一辈子锄头把。”缓过气来又柔声说:“伢仔,你不急噻,上了大学有你一辈子读不完的书。”陈老师的一顿骂,把我骂进了大学。
我上的是军校。一入校就赶上津贴费调整,从每月6元涨到10元。除了从图书馆借书读,每月的津贴费只花一元多钱买必须的日用品,剩下的全部买书,毕业时整整装满了四个纸箱。
而我真正感觉读书是灵魂的需要,也始于大学。上大学前,我连县城也只去过两三次。来到外省上大学,置身完全陌生的环境,尤其在家在城市的同学面前,难免感到压力和自卑。那时候,唯有书籍宽慰着我,引领着我。读得最多的是鲁迅的书。“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家世代贫困,我看到的应该是世人的真面目吧?我与隔代的鲁迅产生了心灵共鸣。“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接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真是一针见血,太痛快了!
从此开始,读书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出差到任何一个城市,最先寻觅的便是它的书店。在长沙五一路书店,我买了余光中的《鬼雨》;在北京王府井书店,我买了《艾青诗选》;在广州,我买了《先行一步》……甚至在家乡县城的新华书店,我竟然买到了流沙河先生所编的《台湾诗人十二家》。研究生毕业后,我在某基层单位待了十年。这十年的工作虽然乏善可陈,但我一天也没停止阅读。
十年后,我调入一所院校从事军事理论教研工作。因大学、研究生学的都是工科,故这次工作转换不仅跨了专业,还跨了学科。但我很快就适应了。并于第三年开始,成为某军事学核心期刊连续十几年的优秀作者。毫无疑问,这得益于我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和思考。
在我看来,阅读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思想的敏锐;三是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四是使自己不断趋于完善。
相对于历史与时空,人生是极其短暂的。但读书则可使有限的人生无限地丰富。读书是与时空对话,与先贤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甚至可以说,阅读就像生命须臾不可停止的呼吸一样。这是灵魂的呼吸,也是生命的呼吸。
相关推荐
- 一直奋斗下去
- 初心印记 | “无论党交给我什么任务,就算豁出命也得完成!”
- 这是他们的决定:去!
- @“后浪”,国防科大院士专家的新年寄语来了!
- 公布国防科技大学2021年无军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控制线
- 国防科大艺术团慰问演出精彩上演
- 让年轻文职人员挑大梁唱主角,在任务一线锻造强军“尖兵”
- 太强了!这支学员大队把海天精神熔铸到每名官兵血脉中
- 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校园招聘
- 国防科技大学二〇二一年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 那年考学
- 不姓马的马老师
- 国防科技大学高考招生线上咨询会(福建、江西、浙江专场)
- 我和我的实验室
- 海量壁纸来袭!一起捕捉科大校园里的春色
- 学校与西部战区签署人才联合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 引路人
- 我和科大因北斗结缘
- 倒计时 | 厉兵秣马扬斗志,逐梦青春正当时
- “星”耀校园, 国防科大“校园之星”才艺展示大赛“滚烫”来袭
新闻公告
- 国防科大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03-16
- 国防科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03-16
- 3.15来了,来看军校学员自我“打假” 03-16
- 国防科大召开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专题会议 03-14
- 直接当军官!国防科技大学等你来 03-14
- 离家 03-14
- 品味成长 03-14
- 致敬!国防科大的“她力量” 03-09
高考招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08-05
-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体检标准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