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致恩师/TEACHERS' DAY
在科大
总是有这样的“组合”
年轻时,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师生
现如今,他们是并肩育人的战友
“传承”二字的内涵
就在接过三尺讲台的接力棒那一刻
诠释得淋漓尽致
何章鸣与导师周海银
何章鸣是文理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2021年,他请缨参加了学校春季教学能手比赛。何章鸣科研和教学任务重,白天上课、做科研、指导学员,晚上才有时间准备赛课的材料,常常加班到深夜。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不打扰妻儿的休息,他把写字台搬到家里的主卧卫生间,这里一度成为了他的备课间。
在备赛的路上,他攻读博士时的导师、“老牌教授”周海银老师给予了他坚持的动力。
周海银老师不仅在教学上指导他,更是在心理上进行疏导:“既然决定参加,再难也要坚持到底”,“赛课也是教学,赛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员为中心,教学效果达到了,赛课成绩就不会差。”
导师的指导和鼓励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何章鸣取得了此次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和全校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一代又一代的教学能手就是在这样的浇灌下和摔打中磨砺成长起来了。
陈微(右一)与导师唐玉华(中)
国家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这是计算机学院教授陈微从教11年交出的“成绩单”。面对着傲人的教学成果,陈微总是会说起自己走上教学道路的“领路人”——唐玉华老师。
2014年,陈微从科研一线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成为了唐玉华老师的助教。两人每天相伴去学校,“路上唐老师提前给我上课,给我讲这节课要点是什么,应该如何上。”一学期64个课时,陈微坐在班级最后排跟听了一个学期。
如何备课,如何出卷子,如何做幻灯片,唐玉华老师手把手教,“虽然课程相同,但唐老师的教案和课件每年都在变化,为了把深奥的计算机原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每一节课她都下足了功夫,学生上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陈微回忆道。
11年弹指一挥间,陈微从助教变成了教授,但她仍清楚记得唐玉华老师当年给她讲的那些课,她也像唐玉华老师一样,一直向学生传递着知识,传递着生活的态度和热情。
赖涛和导师彭小强
在科大求学的日子里,赖涛的导师彭小强从他的本科全程导师开始,一直指导了他11年。
彭小强老师是超精密加工团队中的骨干成员。赖涛至今都还记得,在一次研制超精密轮廓测量设备的过程中,遇到了误差分离法测量精度低的问题。彭小强老师在得知这一问题后,第一时间到现场看他搭建的实验平台,并指出实验操作过程传感器位置偏差问题,和他一起细致入微地推导演算每一个关键步骤,手把手地教他改良实验误差。
在赖涛博士毕业之际,彭小强老师为迷茫的赖涛讲述他留校参加工作的亲身经历,鼓励他留校继续从事超精密加工领域的研究。如今,赖涛已是智能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员,他保持着从彭小强老师那里传承来的“精密观”,跟随着彭小强老师的步伐,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梁天和导师邢霞
“到基层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坚定自己的理想,去做有意义的事。”面对毕业分配迷茫的学员,国际关系学院教员梁天这样劝说。
曾几何时,梁天也曾面临同样的抉择。2006年,梁天即将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成绩优秀的他得到了总部领导伸来的橄榄枝,到底是去前途大好的总部机关,还是坚持理想留校任教,导师邢霞的一席话,让他坚定了方向,“做老师,注定是不求名利,两袖清风的,但却能收获开枝散叶、桃李天下的成就感,这是有意义的。”
邢霞15岁参军入伍,迄今已有50年,在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40多个年头,为国防事业孜孜不倦、呕心沥血。
留校后,梁天成为了邢霞教研室的一员,从师长到同事,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关怀与严厉。在邢霞的影响下,梁天扎根三尺讲台,不断开拓进取,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吕欣(左二)和导师谭跃进(右三)
自2006年进入国防科大开始,系统工程学院教员吕欣就“一会定终生”,在谭跃进教授的课题组待到现在。
谭跃进教授对前沿方向的准确把握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吕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欣还是学生时,一次,申报某国家重点项目,谭跃进教授全程自己做PPT,带着几个学员轮番讨论修改,一直到北京答辩的晚上,他还在认真的抠PPT每句话的内容、文字对齐方式、字体格式、图片大小一致等。
吕欣追随导师步伐,也成为了一名军校教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谭教授的谦儒随和,坦坦荡荡,严谨细致,时刻影响着吕欣。现在,谭跃进教授仍不遗余力在为团队、为学校、为国家设计谋划学科发展,而吕欣也已然成为一名导师。他说,所学所能虽不及导师万一,既有幸得到薪火传承,就要一切为了学生,将“做有意义的事、做有趣的人”作为团队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根本原则。
胡轶佳(左一)和导师钟中(右一)
“钟老师不会直接指出我们的问题,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我们发现问题,有一种静待花开的感觉。”气象海洋学院副教授胡轶佳还记得自己十年前第一次参加学校教学能手比赛的场景。胡轶佳学生时期的导师钟中教授在比赛前提出了许多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指导意见,并引导其不要浮于表面,搞太多浮夸的教学形式,而是要不断拓展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但刚参加工作的胡轶佳没有引起重视。那一年,比赛遭遇滑铁卢,没有取得好名次。反思中,胡轶佳认识到,“老师就是要踏踏实实研究教学内容,要真正能教给学生东西。”
如今,跟随钟中教授学习的胡轶佳逐步走上教学科研一线岗位,用矢志强军、教书育人的信仰践行责任。在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能手比赛中,胡轶佳获理论教学类一等奖。谈起这个荣誉,她说:“作为气象海洋学院的老师,希望能帮助学生爱上气象学科,理解更多深刻的气象学知识。”
师 /恩 / 如 / 海
- 上一篇:教师节,其实老师最想要的礼物是……
- 下一篇:我生命中的良师
相关推荐
- 在军校,有种“亲人”叫战友!
- 刘念光政委率工作组赴株洲市炎陵县中村瑶族乡调研指导学校脱贫攻坚工作
- 刘念光政委赴文理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实地检查指导学员返校和开学复课准备情况
- 返校季,这些暖心举措让返校学员点赞
- 关于近期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
- 致胜空天!国防科大等你来
- 今天,我们向祖国宣誓!
- 回程高铁上,他出手救人
- 身在异乡感受“家”的温暖,学校为你提供这样暖心的服务
- 部队老班长
- 湖南时变招聘信息
- 始终“钉”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向她致敬!
- 当学员队来了博士副队长……
- 国防科技大学2021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生长军官本科学员)正式发布
- 520,看科大人最“专业”的表白
- 我的新训班长
- 校长黎湘带队检查三号院疫情防控工作
- 姥爷的“金刚川”点燃他的“从军梦”
- 我羡慕我的生活
- 教研保障中心MV《在灿烂阳光下》
新闻公告
- 国防科大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03-16
- 国防科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03-16
- 3.15来了,来看军校学员自我“打假” 03-16
- 国防科大召开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专题会议 03-14
- 直接当军官!国防科技大学等你来 03-14
- 离家 03-14
- 品味成长 03-14
- 致敬!国防科大的“她力量” 03-09
高考招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08-05
-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体检标准 08-05